原本应为消费者提供便捷服务的外卖平台,竟成了某些不法分子牟利的工具。近日,经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身份证件罪判处郑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七千元。

  2022年初,一心想开店的李某打算从事一家专营外卖业务的餐饮店,但在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时遇到了难题,因硬件条件和人员健康不达标,迟迟未能取得合法资格。此时,某外卖平台的区域销售经理王某,出于增加个人业绩的考量,引介李某认识了专门制作假证的郑某。随后李某花费200元从郑某处购得伪造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成功在平台上开始外卖销售。

  2023年2月,公安机关接获线索,调查发现有商家通过购买假证的方式,在外卖平台上获得经营资质。经过进一步侦查,警方锁定了制售假证的郑某。经查,郑某在2020年至2023年间出售伪造国家机关证件100余件,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10余枚,获利共计人民币11.4万元。此外,郑某还为部分急于开业的餐饮店员工提供假健康证。

  随后,案件被移交至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面对检察官的讯问,郑某对所有指控供认不讳。犯罪嫌疑人郑某通过张贴小广告和微信联系的方式,向有需求的人兜售假证,一旦收到款项,便利用购买的设备制作假证,并通过快递等方式送达买家手中。据统计,犯罪嫌疑人郑某共制作售卖各类假证300余份。

  2024年2月,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检察院以郑某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身份证件罪提起公诉。法院经审理遂作出上述判决。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除郑某外还有多名购买假证者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我们随即对相关线索开展立案监督,促使相关网络外卖平台加强了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查,完善了审核流程,以便防止类似食品安全漏洞再次出现。”办案检察官说,此外,我们还加大对网络平台食品安全类案件的综合分析研判,进一步处理了2起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案件,保障了消费者饮食安全。 (马胜伟 苏文娟 倪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