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前银行业发展的一道“必答题”。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数字金融发展提出明确目标。

  近年,中国银行苏州分行(下称“苏州中行”)在总行支持下,出台数字金融行动方案,推动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围绕鼓励数字创新、建优数字平台、筑牢数字底座等厚积金融创新力,加快成长为行业数字技术创新探路者,探索出一条国有大行主动应对数字经济大潮、开创发展新局面的有效路径。

鼓励数字创新 锻造“后发”优势

  数据是继石油、电力之后新的资产。银行掌握海量数据资源,有效挖掘数据价值、创新产品,是塑造金融科技新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近年,苏州中行依托中国银行创新研发实验室(苏州)(下称“实验室”),贴近市场需求深入开展数据驱动的业务创新,在数字项目孵化、数字人才培育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凭借数字化技术构筑起“后发优势”、实现自身发展进阶。

  孵化数字化创新项目。苏州中行加强与总行联动,探索揭榜挂帅、柔性项目小组、业务单元等创新机制,加快数字项目敏捷开发。截至目前,实验室已孵化15个项目,其中不乏深受市场认可的爆款产品。比如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模型从立项到上线用时不足一年,已有贸易、新能源、化工等多个行业的集团企业采用。

  据介绍,汇率风险中性管理模型基于853项特征指标、6大机器学习算法构建8大回归模型,能够实现人民币汇率短中长期预测,并结合企业数据推算其外汇风险敞口,配套提供外汇套期保值方案。经过大半年的实际运行,该模型中长期预测准确率稳定在70%左右,一些新能源等领域的新兴企业据此管理汇率风险,效果较好。在该模型的助力下,2023年苏州中行在苏州地区结售汇市场份额稳居第一。该项目也荣获中银集团内“智汇全球”2023年全球市场业务创新竞赛(创新成果类)一等奖,并正在复制推广至其他分行。

  “算法等底层技术并不难获取,关键还在于应用技术,包括对中行优势的挖掘。我们的模型研判结果之所以比较理想,主要得益于中行在跨境金融领域的长期经验积累,新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这种竞争优势。”苏州中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数字型复合人才。依托实验室,苏州中行加快培育具有数字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实验室专门设置开放空间,常态化组织开展创新培训营,邀请国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面向行内业务骨干授课。同时开设“攻城狮”讲坛,供行内不同领域人才骨干开展内部交流,以及联合行内具体业务部门开展数字转型专题交流,让项目开发更贴近市场和业务需求。

  近年,苏州中行还率先探索招聘科技管培生,相关管培生在分行接受专项培训、轮岗交流后,下沉赋能支行数字化转型。根据规划,苏州中行正在积极组织培养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包含信息科技序列、数据分析序列以及具备金融科技能力的其他序列专业人员。

建优数字平台 打造共赢“生态”

  苏州作为特大城市,常住人口接近1300万人,社会对金融需求服务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征。在人员有限情况下,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如何服务量大面广的社会群体?近年,苏州中行将数字平台作为重要的使能工具,面向不同市场主体输出技术能力、构建场景,加快打造共赢生态。

  普惠金融领域,力推中银普惠+平台。苏州中行联动总行以及地方政府等,打造微信公众号普惠专区等政、银、企协作的“普惠+”服务平台,满足不同类型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效破解“信息不对称、核实难度大”等难题。截至2024年5月末,该行普惠金融授信余额近630亿元,授信户数超2.9万户。

  “普惠金融具有面广量大的特征,苏州仅科技型中小企业就超过2万家,不可能完全靠人工去服务。普惠+平台整合地方政府税务、征信等部门数据,通过产品设计批量化、风险测算自动化,显著提升了信贷业务效率和市场主体获得感。”苏州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相关负责人说。

  养老金融领域,建优苏悦·颐养平台。苏州中行专门打造“苏悦·颐养” 中银智慧养老平台体系,为其提供“养老机构智慧运营管理系统”,覆盖入住评估、健康看护、康复管理等机构内部运营功能;针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企业,推出集老年会员管理、活动信息发布、助餐应用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管理系统”,覆盖社区百余个,服务老年用户近2万人;针对养老人群,打造个人门户—“中银VR+”小程序,汇聚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助餐、结伴出游、适老化改造、旅居出游、美味优品等多元化服务,目前该行已与全市270多家养老企业开展合作,平台流量用户已超百万人。

  数字人民币领域,做优场景建设中心。苏州中行全面打造数字人民币场景建设中心(苏州),以特色金融和产品接入当地G端(政府、事业单位)、B端(企业、金融机构)、C端(个人消费者),满足社会多样化支付需求。2023年,该行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达242亿元,被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市分行评为“数字人民币试点专项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苏州中行均已开发出相应数字化平台。比如科技金融领域,该行基于知识图谱、GIS、大数据等技术,整合行内外各类数据,研发科技金融产业雷达平台,为科技型企业服务提供强大的系统支持。绿色金融对客产品和服务创新平台也已试水运行。

筑牢数字底座 服务“国之大者”

  建立健全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之义、发展数字金融的应有之义。苏州中行始终从服务“国之大者”高度推进数字底座建设,以高稳定性数字系统提升运营韧性,塑造核心竞争力。

  建强数字系统中枢。苏州中行依托信息科技部建设数字中枢。对上,分行信息科技部紧密协同总行,用好鸿鹄、瀚海、星汉等基础技术平台,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能力;对内,以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为核心,找准服务国家战略、五篇大文章和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切入点,深化“业数技”融合,推动中行数字金融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数字金融内涵丰富,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发挥好信息科技部门联动上下、对接多方的中枢作用,全面提升全行科技基础能力、数据挖掘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信息安全能力等。”苏州中行信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说。

  打造自主可控系统。苏州中行在建设数字底座过程中,重视自主可控,加大对本土优秀信创产品采购力度,推动小型机、服务器、数据库等软硬件国产替代。同时,联合国内数字经济领域头部企业,基于新基础架构推动自有软件迁移、重新开发适配等,协同推进存量特色应用信创化改造。据介绍,该行全量业务系统信息化改造迁移工作正有序推进,今年分行用于国产替代设备的投入较往年大幅提升。

  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苏州中行从开展高冗余设计、实时监测、性能运营管理等入手,着重提升持续安全运营能力,确保基础IT运维设施7×24小时不间断服务;在交易过程中引入加密算法等技术,邀请国内知名网络安全公司做渗透测试、攻击演练等,提升信息安全主动保障能力。此外,该行建立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安全牵头部门、严格数据使用审批程序,全方位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今年是苏州中行成立110年。回顾过往,苏州中行始终在时代潮流中蹈浪涛头擘画未来,实现从信息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变迁,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开拓,不断开辟制胜新赛道。接下来,该行将持续以数字金融业务创新提升服务效率、风险管理能力,开创百年大行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王梦菲 王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