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年轻干部发扬‘工匠精神’,始终保持工作热忱,练就过硬本领,早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近日,南通市海门区组织年轻公务员走进“江海潮·蓝客厅”劳模工匠馆,聆听劳模故事,激发奋进力量。2022年入职的年轻公务员梁佳伟在参加活动后感慨道。

  海门区聚焦公务员入职前三年成长黄金期,分年度实施“立德明志”“立能增智”“立行提质”主题活动,助力新录用公务员向阳而生、拔节成长,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蓄足“源头活水”。

  铸魂强基 扣牢思想第一粒扣子

  坚持把“讲政治”这条主线贯穿新录用公务员培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区级层面开设“思政第一课”,邀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现场宣讲。高质量举办入职仪式,分层分类开展“进入队伍为什么、立足岗位做什么、主动作为留什么”大讨论,为新录用公务员公务员健康成长定向导航。落实履职承诺、素质测试等“开门七件事”,建立“入职前组织部门找谈、入职一季度分管领导找谈、入职满半年主要领导找谈”的常态谈心谈话机制,及时了解掌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协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新录用公务员参观“源动力”教学专线37家现场教学点,让他们在海门火热发展实践中淬炼思想、激发动力。

  赋能蓄势 锤炼履职尽责本领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到江苏慧优生物项目招引工作中,经过多次企业走访,沟通协调,最终项目成功落地,我也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2023年入职的年轻干部闫端阳在业务导师的帮带下,已对各项招商政策、方法技巧熟稔于心。海门区为新录用公务员精准选配政治、业务双导师,制定“青蓝结对”任务书,师徒结对领办微项目106个。制定实施《“萃蓝出青”导师队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导师选拔、培养、管理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导师“不会带”“不真带”问题。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依托全区“月学月训”计划,聚焦科技创新、行政执法等主题,每月开展“短精特”培训,同步编印《业务知识应知应会手册》,帮助相关领域的年轻公务员提升专业能力水平。

  精心管护 营造健康成长良好氛围

  坚持把组织培养与自身努力有机结合起来,分年度组建3期“东洲春笋”青训营,营内分设经济运行等7支学习交流小队,每月自主策划开展业务讲座、实地观摩、技能竞赛等活动,推动新录用公务员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按照入职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新录用公务员成长特点和需求,分类制定实施培养管理项目清单和积分管理办法,配套设计“成长手册”,将积分情况与试用期转正、评先评优、参加培训等相结合,连续三年积分均列前20%的,纳入区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库。今年以来,16名入职三年的公务员被提拔至中层岗位,31人纳入区级优秀年轻干部库,新录用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持续激发。

  “新录用公务员培养是一项长期性、周期性、系统性工程”,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党校校长杨江华表示,海门区将进一步深化“东洲春笋”培育工程,谋深谋准谋实、做细做精做优,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当下有活力、发展有潜力、未来有竞争力的年轻公务员队伍,为中国式现代化海门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邵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