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川,水城相拥、山水相依,是南通市产业发展、创新要素、城市功能、菁英人才集聚度最高的“主板块”,综合实力稳居长三角地级市中心城区前列,是令人向往的“北上海”“新苏南”。近年来,“崇川福地”正以跨江融合、创新协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姿态,徐徐展开一幅精彩画卷。
7月14日,第十四届南通江海英才创业周专项活动之一——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暨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封测专委会成立活动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电五十五所、中电五十八所等省内外相关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以及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企业和人才代表齐聚崇川,聚焦集成电路产业“芯”未来。
南通崇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张明星介绍,崇川现有院士团队5个,入选国家级人才32人,省双创团队5个、双创人才103人,市江海英才173人,培育出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7家,为南通形成“才涌江海竞未来”的生动局面扛起主城担当。崇川紧紧围绕集成电路、船舶海工、汽车电子等全区重点产业,精准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团队)、高技能人才和青年大学生;市北高新区“芯片+药片”特色鲜明、资源集中,天安数码城、中关村信息谷、宝月湖生命健康产业园等16家特色产业园区定位明确、功能完善。现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9家,组建了集成电路、海洋工程、工业风机等3个省级创新战略联盟,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大力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南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扎根落户,助力崇川加快成为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重要一极。
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理事长、东南大学首席教授时龙兴表示, 近年来,南通将集成电路纳入主城产业发展图谱,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优势,推动千亿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已经构建了以封测为主体,向设计、制造、装备和材料等领域前延后伸的全产业链。正是有了南通这样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积极的政策环境,才吸引了包括通富微电、中天科技等在内的众多龙头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和协同效应,不仅带来了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也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为南通市乃至整个江苏省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等,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00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200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7月,崇川区集成电路封装与测试产业集群成功上榜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我们积极导入软信服务、数字文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去年全区服务业应税销售迈上4000亿级新台阶。建成7家省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示范区、江苏首家跨境电商选品中心、南通首个数字文化产业园。南通崇川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医疗资源丰富、文化旅游多姿多彩。崇川人居环境舒适度、城市环境质量指数均居全国前列。南通30%的高层次人才和40%的创投风投来自上海,60%的进出货物通过上海口岸周转。每天有20余趟高铁、城际列车和30多个客运班次往返崇川上海。每年全区新引进项目中,约四成来自上海和苏南,超五成企业与上海、苏南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打造‘万事好通·濠满意’服务品牌,营商便利度一直稳居全省前列。700余名首席服务员全方位服务企业千余家。开通书记区长服务专线,365天24小时,全天候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南通崇川区政府党组成员、南通市集成电路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殷安生从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宜居宜业等角度阐释崇川魅力之处。
据了解,近年来,南通崇川区将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全区头号产业重点打造,形成了“一个规划、一个园区、一个学院、一个平台、一支基金、一个专班”的“六个一”系统工作格局,在企业培育、产业集聚、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集聚了通富微电、越亚半导体等为龙头的30余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成电路产业人口超3万人。封测领域持续领跑,通富微电排名全球第4、全国第2。设计领域加速前进,钰泰半导体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
为全面深化校企合作,攻克集成电路产业相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京邮电大学与南通尚阳通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钰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南邮-南通尚阳通先进功率器件研发中心、南邮-钰泰半导体功率集成电路工程中心。
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和南京邮电大学南通研究院共同成立江苏省集成电路学会科技工作者之家(南通集成电路培训地)。活动现场还进行人才与科创项目签约。(通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