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元竹镇人大主席团积极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以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为中心,搭平台、建诤言、干实事,铺就“便民路”、架起“连心桥”,引导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助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民心所向”,解忧纾困密切“鱼水情深”。“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坚守初心,下好民生实事先手棋。“西姜黄河大桥由于年久失修,成为险桥,影响了当地群众通行。”“元竹镇西片几个村,因为离自来水增压站距离较远,水压较低,村民用水困难。”这些年来,市人大代表蒋凤寿积极为乡亲父老们做“发言人”,先于百姓与政府反映民生问题,让困难得以解决、让百姓出行更方便、让百姓生活更便捷。

  情系民心,拓宽服务群众新路径。镇人大代表蒋爱兵,把“脚下路”走成“便民路”,每周坚持走村串户,于百姓家门口访问题,于百姓心口解难题。“佤家门口路上没有路灯,夜上回家很不安全”百姓的呼声就是蒋爱兵行动鼓声,他立即联合选区内人大代表成员遍访群众,收集群众意见,逐条道路实地查看,规划村庄“亮化”方案,跟踪项目实施,累计安装200余盏,以责任之光照亮群众回家路。

  秉持真心,建设和谐村居新样板。他常说,想了解群众,就要走进群众,以心换心说家常话,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每天清晨,他都会到村子里走走,遇见人就停下聊聊,听听群众话,谈谈群众心,他就是镇人大代表孙学彬。在申庄村创建“特色田园乡村”的过程中,他既是项目实施的战斗员,又是项目推进的监督员,他坚持把建设田园乡村的基本元素融入远期规划建设,致力打造“天蓝、水清、田美、村洁”的“中国最美田园风光”。

  锚定“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助推“惠民惠企”。元竹镇人大代表们始终带着真诚助企的热望进厂入企,用心用情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认真梳理企业问题困难,围绕政策落地、惠企服务、工程审批等方面,主动协调解决难题,积极帮助出谋划策,真心实意为企业解决问题。

  聚焦园区建设。市人大代表钱德宏,每月深入企业走访2次以上,认真摸排、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详细记录企业的困难与诉求,对排查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当他了解到园区上班停车难、用车堵、遇水涝的困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项目,按照“强配套、优功能、兴企业”的要求,高标准推进燃气、交通、亮化等城乡一体化工程,监督实施工业集聚区雨污管网提档升级、路灯提档升级、停车位设置等工程实施。

  聚焦企业发展。市人大代表陈小兰,为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问题,引导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纳萨铸造、合球机械等企业开展招聘活动2次,通过周工作例会、美好元竹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企业招工信息,有效帮助解决90余人就业问题。

  聚焦政策惠企。镇人大代表华彦,不断优化事前服务,及时对接企业转型升级,为项目建设提供充分的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避免企业“折返跑”“无效跑”。强化事后跟踪问效服务,及时倾听项目建设单位的意见建议,围绕科技创新、智能数改、高新技术提供政策支撑,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不定期开展企业上门服务,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

  注重“务本求实”,尽责履职服务“中心工作”。元竹镇人大始终把镇党委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作为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努力形成党委、政府、人大目标同向、思想同心、行动同力的工作局面,确保人大工作和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围绕高质量发展,市人大代表、元竹镇镇长侯志青,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稳的根本,把项目建设作为进的支撑,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大中小并举”,统筹抓好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农业项目。采用“企业+代表+部门”的代表履职模式,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式。三年累计新签约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个、服务业项目4个、农业项目8个。

  围绕乡村振兴建设。镇人大主席团联合镇党委政府从美丽乡村建设、扶弱济困工作,到改善民生、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民营经济发展,建立负责人牵头、科室负责、村居配合、人大代表监督的办理机制,不断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围绕民生福祉,以“1+6+36”代表接访工作体系为载体,深入开展“亮身份、进网格”活动,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分类、筛选、整理,对集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人居环境提升工程等民生工程开展督查。听取政府工作、环境保护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等方面报告。三年来,监督创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个。

  使命因担当而光荣,履职因有为而精彩,进而汇聚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有力推动全镇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助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