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下帷幕。经过72小时极限创客马拉松赛程,最终3支优胜创意小组摘得桂冠。他们的获奖作品将在这里落地生根,今年秋季有望和观众见面。
世界聚焦 13个国家588位创客提交有效方案
“永不消失的遗产——沉浸式文化遗产创客大赛”是基于消失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宝塔,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征集沉浸式展览创意大赛,收到了来自13个国家、34个城市、61所顶尖高校、588位年轻创客们的有效提案。
本次创客大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任学术指导单位,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承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教授祝贺大赛入围者,赞赏推广文化遗产对青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他强调大报恩寺遗址是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绝佳例证,它曾是中国瓷塔的所在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遗产,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不断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
大赛不仅有参赛选手,还有专家智库、国际导师团。东南大学陈薇教授指出,通过考古发掘和复原,历史遗址得以保存,大报恩寺塔的保护不仅是对历史记忆的唤醒,也是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展示和传承。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教授提倡运用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还有来自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虚拟现实教授潘雪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解说部前负责人Steven Swaby(史蒂文·斯瓦比)等都是“超级智囊团”成员。
年轻视角 66位全球顶尖创客青年进军决赛
如何让“消失的遗产”重现辉煌?大赛组委会抛出了“起源: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造”“城市之魂:日常生活”“大报恩寺的佛教文化”三个主题线。
层层选拔后,进入决赛的15支团队的66位顶尖创客青年来到南京,进一步深入了解南京的文化,进入72小时极限创客马拉松环节。
大赛发起人胡磊表示,参赛的66位选手,都很年轻,既有“90后”,更不乏“00后”。他们大多和文化遗产打交道,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动画导演、数字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策展人等等,都是年轻的行业佼佼者。
为什么参赛选手们均为青年人?胡磊解释,大报恩寺作为古今文明互鉴的桥梁,至今影响深远。而这样一场大赛,通过年轻的视角,来寻求尖端的沉浸式体验展览方案,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观众重新认识金陵大报恩寺的历史,从而更深度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南京这座城市。
数字创新 3个项目将落地生根
总决赛路演环节,参赛选手们使出“十八般武艺”。VR眼镜、动画特效、运动传感器等当下时尚的沉浸式表达方式都一一使用上。
最终,大赛组委会给“遗艺新生”“EPIC WEAVERS”“无限想象”“PAST PIONEERS”“SENSEXR”等5个团队分别颁发了最佳概念奖、最佳音效奖、最佳叙事奖、最佳视觉奖和最佳技术奖。
而最大的赢家是“创意巨匠”“橡皮擦工作室”和“AZURE”等3个团队,他们分别摘得不同主题线的桂冠。而他们的作品,将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落地生根。
选手们的作品,让评审专家们感到惊叹,很青春,很优秀,也很有创造力、创新力。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教育项目代表Robert Parua(裴伯庸)和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馆长王文溪为冠军团队颁奖。Robert Parua(裴伯庸)说:“这次大赛,让他看到了青年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国际性合作也非常有意义,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选手们的作品则更好地呈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力、想象力,这非常可贵。”
王文溪表示,大报恩寺遗产的活化、创新和传承,是国际共同关注的议题。这次大赛让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再一次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特别是给了青年融合历史、科技和艺术,链接历史与未来的无限可能,希望用当代青年最有创意的设计、最先进的技术,让遗产永不消失。她发出邀约:“今年秋季,创客大赛评选出的3个冠军提案将会策展落地在我们博物馆展出,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前来参访。”(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