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金坛发布《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系统推进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

  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 金坛后劲足

  6月,总投资达百亿元的华能金坛综合能源利用项目落户薛埠镇。该项目将建设95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及配套供热系统、100兆瓦/200兆瓦时电化学储能电站、200兆瓦茶光互补光伏、分布式屋顶光伏和充电桩及压缩空气储能装备产业化项目等。全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13亿度,年消纳电量16亿度。

  这是金坛区全力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的一个缩影。坚持“产业强区、工业立区、项目兴区”不动摇,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大力培育光伏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金坛迅速成长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光伏产业重镇之一。

  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金坛有基础、有实力。光伏新能源方面,拥有亿晶光电等一批龙头企业,获评江苏省“特色产业集群”“光伏高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直溪“光采小镇”获批创建省特色小镇。动力电池方面,集聚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当升科技等一批优质上下游企业,产业链规上企业超100家。金坛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新能源汽车、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最长最强地区之一,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为常州产能占全国三分之一贡献近“半壁江山”。

  储能应用产业规模初显。2022年,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一号机组顺利并网投运,项目远期规划1000兆瓦,总投资55亿元,分3期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级储能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

  《关于加快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明确,到2025年,规模以上新能源产业年应税销售收入确保实现800亿元、力争实现1000亿元,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年应税销售收入确保实现1500亿元、力争实现2000亿元;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少于12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不少于25家;上市企业不少于10个。

  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 金坛创新强

  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的有力抓手。7月1日,第十七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暨第三届新能源智能制造峰会在坛开幕。2021年起,高工锂电产业峰会连续第四年将举办地锁定在金坛。这场峰会为何如此青睐金坛?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给出答案:同时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两家全球十强企业,金坛动力电池产业链优势明显。

  作为“两湖”创新区主战场,金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华罗庚创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共性技术研究和产品技术标准化建设,全力培育独角兽、瞪羚等高成长性企业,引领动力电池领域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蜂巢能源、厚生新能源获评省独角兽企业,且均位于动力电池产业赛道,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入选省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中创新航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全区国字号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蜂巢能源入选第三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常州锂源拿下国际大单……今年以来,金坛新能源企业亮点纷呈,电池、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多点开花”,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催生。

  由中创新航牵头组建的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已吸纳70余家会员单位,涵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链要素资源。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静瑜提出《创建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建议,并表示企业将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拥有垂直供应链企业超100家、中国独角兽企业3家;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批“赛马争先”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等一批“第一”“唯一”出自金坛;省级储能电池标准化试点、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由金坛链主企业筹运推进……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金坛创新动能强劲。

  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 金坛谋划细

  日前,省工信厅发布2024年度江苏省智能制造工厂名单,该区4家企业入围,其中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规级动力电池AI智能工厂、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电池组件智能工厂均属新能源领域。

  结合新发展理念,金坛系统推进“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实体经济、科创引领等八大领域54个门类,针对性制定相关奖补政策;对全区盐穴开发利用情况进行系统摸底,编制《常州市金坛区盐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形成“1+6”规划报告体系;在创新示范方面,锚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等高含金量指标,着力专项突破;在绿色示范方面,强调绿色能耗、绿色金融、储能绿色场景应用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协调示范方面,力争新增有效发明专利突破900件,占常州目标达1/3;在开放示范方面,发挥园区、外贸、港口三大优势,针对性制定相关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在共享示范方面,重点突出应用层面的示范引领,将“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建设成果普惠共享。

  从产业格局看,金坛经开区、华罗庚高新区范围内科技创新、项目孵化、金融支持、产业生态等各类创新平台已基本成型,新能源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稳居动力电池装机量全国十强,永臻股份上交所主板上市,亿晶光电、北电爱思特等企业出口总量稳居全市前列,中德(常州)创新产业园汇聚德语区企业60家,更多产业主体投资金坛、扎根常州、走向世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设10个学院,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交叉学科,为金坛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撑。

  区委书记陆秋明表示,将始终坚持产业强区鲜明导向,持续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名片企业、链主企业,让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扎根金坛,推动新能源“发、储、送、用、研”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能源之都”示范区,奋力扛起万亿之城新城区担当。

  打造“新能源之都”示范区,是金坛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新能源领域竞争力的扬帆之机。“新能源之都”示范区蓝图已绘就,金坛奋进正当时!(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