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兴市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经营模式,推动泰兴市黄桥镇严徐村先行先试,将错落分布的小田整合成为方正平整的大田,零星耕地集中连片后既平整了土地又改良了土壤,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真正让农田变成良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村民集体双增收。

  加强宣传引导,凝聚思想共识。项目实施改革前,干部有顾虑,群众有担忧。部分村民害怕承包地变成“试验田”,收入打水漂;有的村民认为自己田肥舍不得并给人家;有的村民担心田块合并了,几年后找不到“根”了。该村党总支书记徐献红多次召开思想动员会,在不触碰政策红线,稳定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稳妥推进改革试点。全面调查摸底,成立工作专班,逐组逐户全面核实确权地块面积、四址,并登记造册,宣传“小田并大田”多重收益,承诺“三不”即: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土地面积不减少、租金收益不降低,给群众吃上定心丸。同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确保改革得到群众支持。

  科学制定方案,统筹村庄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科学制定田块合并、沟渠平整等计划。制定实施方案,经全村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镇政府审核、村务公开无异议后,报上级政府备案,有序组织实施。利用农田作物成熟换茬之际,组织实施田块互换整合,根据农民种植意愿,设立租种区、自种区、预留区、流转区采取“一户一块田”模式,设置预留区作为蓄水池,保障部分群众重新要求自种时需求。

  加快连片治理,实现化整为零。为解决土地平整资金难题,该村通过加强筹资筹劳的办法来破解难题,他们先后召开板凳会、群众会12次,引导农户第一年让出一半租金,由集体统一平整农田,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全村5名村干部、44名党员带头带动264户家庭出工出劳2112个,靠着70把大铁锹,40部独轮小车,他们借鉴90年代平田整地的经验和冲天干劲。党员干部和群众推出了一条“小田并大田,坚决不负债,增加村收益”的增收新路径。同时加大农田改造,对耕地周边“边角料”地块进行统一改造提升,通过平整田埂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加快土地流转,根据该村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实际,引导全村526户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以每年每亩800元的价格进行集中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放大改革成效,促进三方增收。让经营主体有收益。农田细碎化整理改造后,连片种植成本显著降低,翻耕收割费用每亩减少100元,施药除草费用每亩减少60元。承包大户盐城东台种田能手与山东龙大集团合作签订销售协议,发展订单种植,建设脱水蔬菜绿色生产基地,实行规模化机械化种植,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让农户增收有途径。小田并大田后,农户可获得流转收益、务工收益、分红收益。蔬菜基地每年提供4000个用工,可增加农民收入25万元,实现农民家门口就业愿望。让集体经济有收入,村集体主导土地流转,获得土地溢出收益、劳务服务收益,实现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2023年村集体仅此项经营收入实现增收27.5万元。

  “今年以来,我村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整治101户农户家前屋后巴掌田、沟渠路旁零散地50亩,种植小松菜小香葱等蔬菜,发展庭院经济,由村强村公司统一实施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保障,以劳代资发包给群众管理收益,既彻底解决群众反复侵占的邻里矛盾和杂草丛生的村庄环境问题,又引导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最大限度释放土地红利,创新举措助推乡村振兴落细落实见效。”泰兴市黄桥镇严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献红表示。(戴金美 王国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