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江阴吸引了大量务工人员前来就业、创业。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在江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市人大代表陈芳在日常工作、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来澄务工人员选择租住在城中村的群租房,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往往较为落后。这种情况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影响了他们更好地融入江阴。为此,在今年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陈芳提出了《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建议》,希望政府将部分闲置公有房屋,改建成“人才公寓”,实行统一物业管理与服务,以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之前,我在其他地方工作时,都是独自租房居住。今年,我加入徐霞客镇的一家企业,没想到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免费的拎包入住公寓。这里的设施一应俱全,而且离单位非常近,让我可以全心投入工作而无后顾之忧。”被江阴新仁铝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单成龙赞不绝口的公寓,位于徐霞客镇的璜塘工业园区内,是由一处闲置厂房改建而成的公租房项目。“璜塘工业园区内企业众多,为满足员工的住房需求,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改造,新增了887.68平方米的配套服务用房,共提供345个房间。”徐霞客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峰表示,除了改建公租房,他们还新建了134个机动车停车位和18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铺设了4071平方米沥青道路,并增加了1618平方米绿化面积,极大地改善了入住人员的生活品质。杜峰表示:“未来,我们还将增加阅读空间、茶吧等公共文化设施,持续提升入住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强化住房保障,撑起“民生伞”。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在江阴城乡得到落实,市人大代表陈芳觉得,这是她履职为民显担当的最真实写照。“我自己经营着一家纺织企业,企业内有近80%的员工都是外来人员。虽然厂区内有员工宿舍,但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和员工人数的增多,原先的住宿条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政府鼓励企业自主改建人才公寓,并提供相应的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另外,江阴正在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这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后在人才引进方面就更有底气了。”

  “市住建局高度重视市人大代表提出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建议,积极动员各镇街园区陆续建设(筹集)了一批功能全、服务优的人才公寓、新市民公寓等保障性租赁住房,安排附近工业(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外地员工优先入住、就近安家,实现‘职住平衡’。”市住建局住房保障管理科负责人、房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徐蕾表示,为有效解决江阴新市民、青年人才住房困难问题,市住建局通过加强调研、出台政策、筹集项目、争取资金、落实监督,科学有序推进全市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各项工作。自2021年以来,全市共筹集保租房项目54个、1.43万套(间),保租房面积85.2万平方米,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期间保租房建设(筹集)目标任务。与此同时,通过引入国资平台和市场化运营主体“同台竞技”,创智园一期人才公寓、临港国际人才公寓、汇雁城人才公寓等一批“颜值”高、功能全、服务优的人才住房陆续亮相全市各板块,帮助新市民、青年人才改善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品质。(顾莹 李殷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