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28日电(记者刘巍巍)立足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服务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半数以上毕业生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并辐射新能源汽车全领域;点燃学生科技创新火花,以与电气信息工程相关联的5类学科竞赛和1个创新平台为载体,做强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近3年累计获得国家奖70余项,省赛区奖超300项;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3年来累计培养毕业生超1.5万名,其中一半以上属于“新工科”学科领域……江苏理工学院实施开放合作办学和校城融合发展战略,聚力打造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双师型”职教师资领域取得新成效。

  江苏理工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常州市,是江苏省与常州市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校前身是常州职业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多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20多个教学科研单位,教职工16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50%,“双师型”教师占比近50%。

  据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介绍,学校实施学科强基创优工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布局持续优化,学科优势较为鲜明。现有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12个,“工程学”学科、“材料科学”学科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特色,形成了教育学、机械工程等一批引领性学科,打造了“职业技术教育”“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资源循环利用”等特色亮点。

  江苏理工学院聚焦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创新,推进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现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招收教育、机械、资源与环境硕士研究生。现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含一流、特色专业)10个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9个,10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学校基于汽车服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2个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和智能医疗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学院等校级现代产业学院9个。

  该校实施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0多项。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励2500多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毕业生,培训了数万名中高职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据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介绍,近年来,江苏理工学院加强协同创新,科技创新贡献度持续提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4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科)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行业科研成果奖160多项;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多项,横向科研课题2100多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00多件,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0多篇;现有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26个。

  “学校推进校城融合发展,与常州市共建江苏省唯一的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获批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研究所。聚焦常州市主导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建有常州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形与装备研究院、常州智能控制与制造系统研究院、常州新能源之都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智库平台。实施‘校城融合+’,与省内外10多个市(区)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基地230多个、研究机构40多个。”江苏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崔景贵表示,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区域一流应用型人才供给的主阵地、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地、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融合发展的示范地和文化传承的创新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