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揭晓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评选结果。宜兴籍教授张卫华参与的“复兴号高速列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我市两家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分别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张卫华为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首个铁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连续两届(十年评选一次)被科技部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先进工作者,获得“金牛奖”。近年来,张卫华始终关注支持家乡发展,目前还担任着宜兴企业——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的首席技术专家。《宜兴日报》“天南地北宜兴人”栏目曾在2012年11月15日对其进行过专题报道。张卫华此次参与的“复兴号高速列车”,是其继京沪高铁工程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后,再一次获得高速列车领域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此外,张卫华还曾获得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中国高速列车创新发展作出了贡献。
除了张卫华外,此次大会领奖台上还闪耀着其他“宜兴元素”。其中,由江南大学牵头,宜兴企业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的“食品生物制造工业菌种高效选育与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创建了系列基于多维度调控元件挖掘和设计的工业菌种构筑新技术,构建了基于高通量筛选的菌种高效选育技术,建立了基于计算辅助的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体系,获取了系列原料转化效率高、生产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的优良菌种。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位于我市经开区。自成立以来,该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依托江南大学食品科学、生物工程等优势学科以及在生命健康领域拥有的项目资源、人才团队以及科创要素,以合成生物学与食品配料创制、功能食品的生物制造技术与产业化、食品低碳智造与质量安全、特医食品研发与临床转化应用为主要研究方向,着力搭建“功能食品配料生物制造中试平台”和“食品与生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两个研究平台,已成为经开区关键技术、突破性技术的新源泉。
同时,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宜兴企业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完成的“高温合金整体液态精密成型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技术面向航空航天重大工程的需求,开展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构件精密成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关,攻克了超限构件一次整体精密成型、尺寸精度控制与冶金质量控制三大难题,研究成果已成功用于航空发动机和飞行器的部件。江苏中超航宇精铸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徐舍镇,是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高温合金精密成型专业制造企业。企业技术团队引领了中国大型复杂薄壁高温合金构件精密成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攻关,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燃气轮机、医疗器械等领域。近年来,该企业不断强化自主研发,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精密成型专利技术集群,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年生产能力达1000吨,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精密铸件的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