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以高度的自觉,持之以恒地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全力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努力实现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
从方式上破题,积蓄实干力量
一是问题导向自查自纠。按照全面自查、边查边改、建章立制等方法步骤摸排发现问题19个,通过明确基层权责“单子”,瘦身考核指标,创新考核方式,破解为基层减负难题,减轻基层“担子”。二是改线下跑为线上通。实行“一表通”智能报表,梳理归集数据,实时动态维护,打造数据底池,变报表“任性繁多”为“审慎就简”;利用在线文档,有效防止多头填报;推行视频会议,有效减少客商、基层工作者“路途奔波”。三是精文减会去形留效。实行“周报表,月例会”制度,以少开会、开短会及“多会合一”等方式严控会议时间、减少开会频次,会议频次同比减少40%;大幅精简文件,坚决把住文件审核关口,累计清理文件35件,发文量同比数减少20%。
从力量上破题,形成实干合力
一是一支力量管安全。实行环保与安全同步检查,小区服务与城市管理一体推进,统筹规范优化街道考核、督查方式,削减多头执法频次60%以上,实现“1+1>2”的效果。二是35个部门全面整合。聚焦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三整合”工作,将街道原有35个部门整合为“八办一中心”,分层次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激励、干部培养等机制,逐一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推动机关工作高效运转,提高街道整体工作效率。三是一站式矛调中心力量整合。整合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为民服务中心和阳光信访接待中心资源,凝聚党建引领队伍、精网微格队伍以及法治护航员队伍三支力量,依托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组建“一站式”矛调中心,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从平台上破题,筑牢实干根基
一是便民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强化阵地建设力度,立足群众需求,融入特色文化,坚持“一村一品”,提档升级承恩社区、河下古镇等特色党群服务中心,更好地发挥党建阵地联系、服务、凝聚群众的作用。二是“精网微格”下沉服务。延伸“街道-社区-网格-小区-楼栋”5级管理体系,采用“三活四清五必报”的工作方法,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三是“幸福河下”科技赋能。充分利用街道自主研发的“幸福河下APP”,实行“发现问题—分派任务—反馈进度—群众评价”闭环式工作流程,实现“数字化减负”,年度内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43个,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切实彰显“减负担、增服务”的工作导向。
基层作为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承载着连接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使命,更是人民群众感受公共服务品质与关怀的“神经末梢”。河下街道将坚定不移、持续努力,全力做好为基层减负“后半篇文章”,让基层干部们轻装上阵,切实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解民情、解决民忧、办理实事、推动发展的事业中。(孙小雯 张开艳 杨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