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大力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淳乡聚力”工程,深入推进“赋能”、“固垒”、“先锋”、“惠民”、“共建”、“善治”等“六大行动”,不断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取得显著成效。
立足多元发展 特色产业“争相竞帆”
以基层党建为牵引,高淳区大力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多元化、可持续的特色农业,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带来新变化。
盛夏时节,走进高淳区漆桥街道双游村农民创业园,道路宽敞平整,玻璃大棚内瓜果飘香,种植户们忙着采摘、分拣,运送农产品的厢式货车穿梭其间,物流中心里,产销一体、电商直播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短短几年时间,双游村从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南京市“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得益于上级党委和村党总支不断整合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让双游村田间地头的农产品得以搭上“电商快车”。
高淳区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后,双游村持续放大电商与规模农业融合发展基础优势,将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作为“农综改”重点项目全面推开。搭电商发展“台子”、铺电商产业“路子”、育电商人才“苗子”……多措并举下,一批物流企业入驻,电商公司蓬勃兴起,双游村净菜配送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大型电商企业的合作逐步深化,在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了村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乡村人气加速集聚,乡村面貌全面提升。据双游村党总支书记诸新良介绍,2023年,双游村农民创业园区全年总产值突破2亿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513.3万元。
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全面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推动高淳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固城街道游山村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因村制宜,坚持党建引领、全面统筹、整体打造,将文化底蕴、自然禀赋等优势转化为旅游经济资源,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据介绍,游山村以“党建+文旅”探索实践“养老+民宿+餐饮”的田园休闲项目,创新打造“春早茶、夏牡丹、秋林果、冬民宿”的乡村四时系列产品,现有甲山茶叶100多亩、经济林300多亩、油用牡丹40多亩、蟹塘200多亩等特色资源。
此外,依托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的优势,游山村党总支还积极打造“游子书屋”乡村振兴党建示范点,深化党建引领效应,进一步加强“硬件”与“软件”成果转化;通过打造“淳游”品牌线下产品形象展示区,搭建“产+销”一体化平台,以精品产业路线助推游山村特色农产品产销“产业化、规模化”。“在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的强劲驱动下,游山村环境越来越好,业态越来越丰富,乡村越来越宜居。”游山村党总支书记孔国治说。
激发乡村活力 释放发展“强劲动能”
各级党组织着眼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轴运转,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机制,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眼下,古柏街道三保村新农业一体化中心及配套设施已全面建成。据三保村党总支书记魏学军介绍,该项目是一栋三层集保供物资配送、蔬菜清洗、加工储存、农用物资服务、日常消耗品仓储配送、农特产品展示展销等服务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中心。
“项目正常运转后,将进一步发挥古柏街道水产养殖产业链党建联盟优势,融合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辖区农业产业绿色转型,为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魏学军说。
同时,三保村正在构建“中心辐射、示范引领、区域联动”机制,链接周边农业生产与商贸市场流通,为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多元化渠道。今年年底之前,中心将采取“入股联合”“发包租赁”等新型混合经营模式,并发挥党支部党建联建纽带作用,积极探索“组织助富、党员带富、产业兴富、农民致富”的共同富裕新路子。
无独有偶,桠溪街道党工委立足水稻、蔬菜两大产业,以现代农业要素集聚为导向,统筹科学布局水稻和蔬菜种植、加工、仓储物流、生产服务及休闲旅游等功能,高质量打造桠溪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据介绍,该园区建成连栋大棚125亩、8332型大棚25亩,与南农大、经验丰富的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合作,推广“羊肚菌-南瓜-番茄”轮作模式,亩产值超十五万元,净收益超5万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00多万元,利润120万元。
高淳区砖墙镇西江村则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共同致富”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以农招商”政策,围绕特色产业的打造与推进“一村一品”大胆开展尝试,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园三区四基地”,逐步形成“村集体+经营主体+村民”的合作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2023年西江村就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350万元。
如今,多品种优质农作物四季有新,农产品销售渠道越拓越宽,“西江村”农产品品牌愈发耀眼,多元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图景欣欣向荣,让西江村村民对未来充满期待。
织密“微治”体系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近年来,高淳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党建“责任田”,践行为民服务宗旨,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
在东坝街道下坝村,社会治理以工作站为载体,以“党建+网格+公共服务”为核心,创新“1+5+N”工作法,通过“一张网”、“五个治”,公共服务“N个点”,打开资源网格共享,服务网格协同,常态化、长效化为群众办实事,实现党建领方向、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
在桠溪街道桥李村“桥理万家”网格服务站,桥李村党总支书记戴文韬介绍了“五座‘桥’”乡村基层治理模式。
桥李村依托全省首个村级数字零碳“村网共建”电力驿站平台,以“精网微格”提升工程为抓手,探索“网格+公共服务”融合治理新模式,培育“桥连百姓心 理进万家门”——“桥理”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品牌,搭建党建引领“初心桥”、公共服务“贴心桥”、文教融合“悦心桥”、医养结合“暖心桥”、矛盾化解“连心桥”,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服务“全域一张网”,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100米”。“桥李村坚持党建引领‘主旋律’,在实践中丰富公共服务内容,将群众的所求所需,解决在网格,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戴文韬说。
高淳区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将党的建设嵌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全领域,以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淳乡聚力”工程为抓手,创新“村与村联建、社与社联盟、组织与组织联动、村与企业联合、人才与农民联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五联工作法”,建强一支以2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为代表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不断打造“乡土专家”品牌,依托驻村第一书记资源,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加速。
近年来,高淳持续提升农业质效,推动新业态“百花齐放”,“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电商”“农业+品牌”新经济动能强劲,“固城湖”螃蟹成为年产值规模近20亿元、辐射10余个行业、惠及10多万农民的“大产业”,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227个,建成休闲农业基地9万亩,去年以来来淳游客超过600万人次,全区电商创业从业群体突破2万人,淘宝网南京馆签约入驻网店525家,销售额近10亿元。
高淳还按照“全域景区化、村庄景点化”的标准,精心培育东部“山慢城”、中部“文慢城”、西部“水慢城”美丽乡村示范带,创成市级以上美丽乡村145个,被财政部列入美丽乡村示范区试点,美丽乡村建设“高淳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总结推广。高淳挖掘371项文化遗存、135个非遗项目的潜在价值,保护开发“汉风漆桥”、“渔村蒋山”等传统村落,培育羽毛扇、民歌等民俗文化传承人,推动乡土文化走进大众生活、焕发新生命力,不断做好文化传承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用评选“最美家庭”、“德润高淳好人”等方式,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涵养乡风文明。(石城 徐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