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未雨绸缪,全市5530公里雨水管网完成“肠道清通”

  “沉浸式”清淤疏浚助安全度汛

  掀开窨井盖,揭起防坠网,一名市政工人把长达2米左右的潜望镜伸进井里。地面上,另一名市政工人通过平板电脑观察管道内杂物的淤积情况,“管道内整洁干净,淤泥清掏效果显著。”从市市政和园林局下属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了解到,“梅姑娘”正式来访前,市政部门已对无锡市重点路段的雨水管网进行“CT拍片”,并针对全市5530公里雨水管网内的淤泥、杂物实施清掏清通。

  阵风刮过,路面漂浮的灰尘、树上掉落的枯叶,一旦进入收水井会导致雨水管道堵塞、城市排水系统失灵。市政部门如何完成“城市肠道”的“拍片检查”和疏通?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运河东路和沁园路交汇处,两名市政工人相互配合将长长的潜望镜伸入井里,观察收水井侧壁雨水支管的杂物淤积状况,借助平板电脑,井里情况一览无余。道路另外一侧的收水井旁,一个身后“长尾巴”的机器人自如在地面上前进后退、360度转动脑袋。在市政工人的帮助下,有线探测机器人“沉入”雨水总管,地面上一名市政工人操作遥控器,即可实时观察管道内情况。

  据介绍,这两种“黑科技”都是探测管道状况的“尖子生”,根据实际管径选取不同的探测器。比如,雨水管直径小于300毫米,选择类似“望远镜”的潜望镜,最深可探测50米。雨水管径在400毫米以上,选择探测机器人“沉浸式”进入管道,最深可探测150米。“运河东路全长8880米,共有300余个检查井和700余个收水井,光检测管道就是一项大工程。”市市政设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副经理杨家永说。

  “机械+人工”助力“城市肠道”一扫即通。针对易进垃圾杂物的收水井,市政工人拎起长达2米的特制铁锹进行清掏。来到抓泥车旁,记者看到,随着吊臂移动,抓斗轻松抵达雨水管网处,“就像‘抓娃娃’一样,把小石头、泥沙、垃圾等杂物混合成的淤泥块‘抓’起来。”杨家永形象地描述道,一抓斗约40—50公斤,专门用来夹抓硬度大、形状大的泥土块。精细化养护管道,疏通车必不可少。说话间,记者的视线被发出轰鸣声的疏通车吸引,车后有一根长约90米的尼龙管,管道最顶端的枪头前面一个喷水口、后面三个喷水口,依托强大水压,可完成管道的“全身”冲洗。

  市照明和排水管理中心雨污水科科长李渊表示,目前,市政部门完成了人员、物资、设备的应急准备工作,根据今年新出的市管道路雨水积水点防控手册“点位图”,提前至相应点位值守巡视,助力城市安全度汛。(姚程玉 李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