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钟山十八景——中国画名家写生创作展”在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由中山陵园管理局、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主办,明孝陵博物馆、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钟山风景区写生交流基地承办,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王雪非,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中山陵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汪东明,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江苏省物价局原副局长陈主志,江南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新华文投总经理管云林,南京鼓楼文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长王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毕宝祥,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南京图书馆原党委书记韩显红,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原院长张广才,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毛晓剑,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翟优,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南京邮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原院长王平,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名誉馆长包信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镇江画院原院长杨雷,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名誉理事周宏伟等嘉宾出席开幕活动。

  钟山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风景优美,古迹繁多,是“古都金陵”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新时代钟山融合“雄山、秀水、古城、伟陵”为一体,是南京的生态宝地、文化高地和旅游胜地。今年3月,“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钟山风景区写生交流基地”落户钟山文学馆,拉开了景区和学会深度合作的序幕。5月,明孝陵博物馆特邀学会的18位艺术大家,深入钟山,用心感受、用情描绘,聚焦“新时代钟山十八景”,将钟山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以中国画的形式呈现出来。

  此次展览展出两套十八景共36幅写生作品。汪东明指出,自古许多绘画高手取材于南京的秀美山川、名胜古迹。“举办此次展览,是我们对钟山胜景和历史文脉的深情致敬,是对中国画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更是以丹青墨笔讴歌新时代的璀璨华章。”汪东明说。

  开幕式上,翟优作为策展人介绍了展览情况。本次展览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翟优眼中,这是一次坚持“守正创新”的中国画学术活动。活动坚持学会“弘道养正、承古开今”的宗旨,用国粹艺术打造钟山十八景文化地标,用艺术的形式表现新时代的钟山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讲好钟山故事。

  韩显红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高度重视本次展览。学会成立十年来,团结奋进,行稳致远,始终牢记办会初心,坚持一手抓学术研究,一手抓精品创作,特别重视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努力打造“文脉与心迹”的品牌建设,扎实践行“笔墨当随人”的时代要求,以更高的要求,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推进,不断为江苏中国画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活动中,包信源作为画家代表发表了创作心得。在20天里,每位画家用各自的经验和创作能力,完成了一次新的创作实践和体验。“每一幅作品,都是我们画家各自不同的视角和语言风格的真情呈现。”包信源说。

  现场,王雪非、高云、汪东明、陈主志、王强共同为“钟山十八景——中国画名家写生创作展”揭幕。随后,现场嘉宾共同参观了展览。(潘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