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龙潭长江大桥北引桥完成桥面板架设、常泰长江大桥迎来了主航道桥南北“牵手”后,我省另外两座在建过江通道也传来新进展,这是记者从江苏省交通部门最新获悉的消息。
5月31日,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基础第十一节混凝土浇筑完成,至此沉井接高施工顺利完成,为沉井最后一次下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张靖皋长江大桥北航道桥北锚碇沉井长75米、宽70米、高57米,为国内公路桥梁最大的沉井基础。沉井接高节段共分为11节段,首节为钢壳混凝土结构,其余节段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全过程共有四次接高及四次下沉,平均每个节段混凝土方量浇筑方量达7000立方米。记者了解到,自2022年12月钢壳拼装开始,仅沉井施工顺利完成了四次接高及三次下沉。先后克服了沉井结构尺寸复杂、施工精度要求高、单次混凝土浇筑方量大、模板设计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大型设备共同作业及施工组织难度大等一系列困难。
作为目前在建世界最大跨度桥梁,张靖皋长江大桥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计划2028年10月建成,其投用运行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完善区域路网布局,推进跨江融合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同一天,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施工,在建海太长江隧道江北明挖段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成,始发工作井在汛期前顺利完成底板封底,标志着江北明挖段由基坑开挖转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为后续盾构机吊装下井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此次封底的工作井基坑长25米、宽53米、深31.896米,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开挖土方量达5万立方米,浇筑面积为1568平方米。由于基坑地下水极为丰富,且开挖深、规模大,为确保基坑稳定、控制地表沉降,施工过程中,通过基坑自动化检测、钢支撑伺服、智能门禁等系统及智慧安全风险管控平台,实时远程监控现场人、机、料保障了建设顺利进行。而在浇筑过程中,利用预埋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温度等手段也确保了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了浇筑质量。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中明确的“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陈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