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徐州专场。徐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剑锋围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作介绍,并回答记者问。
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徐州围绕“强富美高”美好蓝图,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振兴转型之路,先后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徐州通过推进产业转型,实现了“实力指数”的持续提升。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并举,产业发展量质齐升,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平均增速达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到40%以上,高企数量接近翻两番,工程机械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第22位,经济总量达到8900亿元,连续跨了两个千亿元台阶。
迈上新征程,徐州将自觉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把转型发展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打造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具体来说,徐州要建设“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
第一个中心是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打造产业支撑力更强的“支点”。徐州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建设“343”创新产业集群,稳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地位,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提升工业和服务业量级,2025年迈入GDP万亿城市行列,持续为全省贡献更多优质增量,提高在区域经济中的分量。
第二个中心是建设区域科创中心,打造创新驱动力更强的“支点”。统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徐州科创圈建设,提升创新策源、科创服务、成果转化、人才集聚能力,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建强国家创新型城市、“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助推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第三个中心是建设区域教育文化中心,打造文化软实力更强的“支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完善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放大“学在徐州”教育品牌影响力,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地合作,把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围绕文化强市建设,传承保护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打响“国潮汉风”“快哉徐州”文旅品牌,构建世界级汉文化重要交流窗口和区域精神文明高地。
一枢纽是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集聚辐射力更强的“支点”。推进中心城市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高效衔接,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着力建设“米”字型高铁枢纽,与周边城市共建“1小时通勤圈”,深入推进“连徐淮”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布局枢纽经济区,不断提高交通枢纽能级。
一高地是建设双向开放高地,打造引领带动力更强的“支点”。徐州将深度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水平运营淮海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做大开放型经济,放大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作用,助力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许枝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