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扬子江药业集团,工厂车间、实验室、生产线“科技范儿”十足,呈现出一派聚力向“新”的繁忙景象。
创立53年来,扬子江药业集团把根深深扎在江苏这片充满蓬勃创业精神和活力的热土,依靠持之以恒的创新发展,探索出质量更优、动力更强的增长路径。
智能制造使传统制药效能更高、质量更优
每小时可自动清洗3.3万个药瓶,口服液灌装精度误差可控制在0.05毫升……在扬子江药业集团,一项项现代技术被应用于传统制药的各环节,催生出新模式、新动能,使传统生产效能更高、药品质量更好。同时,这些先进技术也成为推动扬子江药业集团对标国际生产标准、接轨质量管理体系国际认证要求的重要引擎。
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数实融合是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要素。作为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试点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在中药流程智能制造领域先行先试,持续探索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目前,集团已制定“中药智能制造技术规程”等多项国家级中药智能制造标准,药品质量全过程数字化管理案例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可视可控的仓储智能化管控入选工信部等部门评选的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经过多年积累,今年3月,扬子江药业集团入选江苏省第一批省级制造业领航企业名单。
创新引领让产业链韧性更强、活力更足
如何构建强大的产业生态?在扬子江药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徐浩宇看来,紧扣创新,锻长板、补短板、铸新板,借助不同地区发展所长,因地制宜打通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最为关键。
集团聚焦医药关键核心技术,与国内医药领域顶级高校、科研院所在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度合作。目前,与复旦大学联合重组的“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已投入使用,与中国药科大学携手启动的海外人才培养项目顺利实施。得益于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扬子江药业集团不断破解消除产业链中的瓶颈,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政策链也在激发和引导产业创新发展。新时期国家卫生健康工作重点之一是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扬子江药业集团以“健康”为核心,积极部署创新链。
借势苏州打造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政策东风,扬子江药业集团迅速启动扬子江(长三角)健康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打造高端医疗器械生产和共享型研发平台,为拓宽健康赛道注入创新动能;充分发挥上海作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优势,全力推进扬子江(上海)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发力生物医药领域高端、前沿研发。
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产业链条还在不断延伸,目前,在全国合作建立70余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搭建医养食产品体系,与上下游紧密合作,努力在更广泛领域为公众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以“绿”赋能让高质量发展底色更亮、生态更美
保护环境是企业的责任与义务。扬子江药业集团积极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持之以恒地推行清洁生产。旗下龙凤堂中药产业园区在设计规划阶段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将环保工程与生产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及运行;污水处理站、废气处理系统在设计、技术、能耗、标准等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旗下江苏海岸药业有限公司工业废气排放系统经改造,其中多项指标远高于国家标准。
截至2023年底,扬子江药业集团已有6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真正做到了以“绿”赋能,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据扬子江药业集团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集团在研发导则中明确规定,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坚持环保优先,要从源头杜绝污染物产生。”通过持续创新和应用绿色制造技术,扬子江药业集团每年可有效节约水资源万吨以上;引入浙江大学先进处理技术,将中药药渣变废为宝;新启动的光伏清洁新能源项目三期工程整体并网发电后,在25年使用期内,预计整体发电量可达8.15亿度,减少碳排放量66.41万吨,实现降碳、减污、扩绿。
如今,多维度的科技创新已成为扬子江药业集团聚力向“新”的核心动力。“医药健康行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我们要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徐浩宇对集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干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新成绩信心满满。(李南丹 报道员:扬萱 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