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升公共机构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发挥公共机构节水表率作用,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开展2024-2026年度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日前,3部门发布评选结果,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南通市政务中心、江苏大学、东台市第一小学共6个单位节水制度齐全、节水管理严格、节水指标先进,被评为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

  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政府于2019年成为全国集中统一组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试点区后,在提升6个集中办公区管理规范化的同时,不断强化节约用水工作,人均用水量由2020年的14.33m³降至2023年的10.69m³。建立节水系统,监控院内所有二级分表,严格把控实时用水状态,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与第三方签订节水委托合同,合作进行节水改造;在集中办公区建立收集池,用于收集雨水浇灌绿化,将直饮机废水回收至专用收集桶,用于公共卫生清洁,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占总用水的5%以上;安装节水限流器,相较原水龙头可节水40%以上。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非常规水源利用,通过200立方米的景观水池和30立方的雨水收集池,收集屋面和管道雨水,经过沉淀、植物与沙石综合作用、吸附净化,用于校园绿化灌溉和雨水花园培育,每年可收集利用雨水约1960m³;与专业节水技术服务公司合作,采用合同节水模式,依托智能节水管理平台,对各用水单元进行持续、系统监测评估,实现对供水管网泄漏的有效监管;积极推进节水技术改造,将机械表水全部更换为远传智能水表,对学生宿舍、教学楼卫生洁具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试点安装无水小便斗,年节约用水约1万m³。

  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广泛收集雨水及纯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用于院内绿化浇灌及卫生间马桶冲洗;对老旧冷却塔管路及填料进行技术改造,独立设置补水表实时监控,中央空调冷却塔系统节水改造后节水率为32.31%;医院节水器具普及率、水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健全三级计量体系,借助信息监测平台,实现用水量远程实时传输,提高用水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将节水宣教工作贯穿于日常,覆盖全院职工、病患及家属、医联体成员单位等,录制的节水小常识微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录用展播,节水经验做法被《新华日报》等媒体推广。

  南通市政务中心采用污水源热泵型空调系统,就近利用城市污水带走热泵机组冷凝热,相较常规冷却塔每夏节约空调补水3.6万立方米;淘汰改造用水量大的卫生洁具,小容量坐便器、感应式水龙头等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到100%;设置楼层净水器尾水、户外雨水回收利用装置,集中收集会议剩余矿泉水,共同用作清洁卫生和绿化灌溉用水;加强水资源消耗监管,通过BA自动化控制、能耗系统监测、节水管理员现场巡检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智能化用水管理水平;积极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活动,扩大“节约用水宣传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及时在各类宣传平台发布节水工作动态。

  江苏大学成立绿色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明确校、院二级节水目标,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加大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与污水处理厂签订再生水利用协议,每天引入3000吨中水用于绿化灌溉及池塘补水;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因地制宜更换节水型末端用水器具,综合节水率约40%;投资建设能源监管平台,分区安装计量水表,实现分类、分项、分户计量,为漏点检测、用水规划和精细管理提供决策支撑;着力做好主题宣传和渗透式教育,结合“节能宣传周”“世界水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营造浓郁节水氛围,培养师生节水意识。

  东台市第一小学健全完善三级节水管理网络,细化年度用水计划,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和考核。全面建立雨水回收利用装置,雨水经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道,流入地下雨水收集罐,每年约800m³雨水用于绿化喷灌及喷泉循环用水。通过改造20余台饮水机排水设施,进行废水统一收集,每月约200m³废水用于厕所冲洗,年节约资金近1万元。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水情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关于东台市“第二水源”的研学及水资源开发保护的建议》获评省级科学建议评比一等奖,《水韵东台 节水少年行》喜获“我是美丽江苏小主人”省教育实践活动小课题特等奖。(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