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司法公正保障营商环境

  无锡国际商事法庭挂牌一年审案234起

  无锡国际商事法庭揭牌成立已满一年,截至今年4月底,该法庭已审结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涉外商事案件234件(含仲裁司法审查案件43件),涉案标的额22.08亿元。其中,93.1%的案件为合同类及公司类纠纷,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1.4%。一个坐落在“寸土寸金”的产业园内的专业法庭,能给产业环境、乃至整个无锡带来什么?

  把公正的度量衡放在了产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法庭平等地保护每一位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用事实证明无锡的营商环境。在办理伊朗企业贝沙赫尔工业公司(BIC)与江阴科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国际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件中,办案法官仅查询伊朗法律和货币汇率,就超过一个月。此案中,江阴科玛收到BIC货款未能交货,此后还遭遇破产。BIC遂向无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本案的争议点在于赔偿的金额,BIC要求无锡法院确认其对江阴科玛的违约金、汇率损失、可得利润损失等享有破产债权。其中,仅‘汇率损失’,伊朗当事人主张按起诉日期的汇率来换算,但伊朗汇率变动很大。”承办法官单甜甜边介绍边打开一张名目清晰的表格,数字计算到小数点后三位,“我们不仅通过伊朗官方网站查明伊朗法和伊朗法定货币的实时汇率,更通过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交叉印证汇率的准确度,然后给予BIC一个更具说服力的数字。”如此细致,就是通过办案证明中国法庭查明外国法的能力。

  具备这样的能力,背后下的是苦功。“涉外案件办理的平均工作量是其他案件的几倍。”无锡国际商事法庭负责人张浩介绍。翻看不久前发布的《无锡国际商事法庭域外法适用典型案例》,十个案例分别指向十种不同类型,涵盖股权变更、买卖纠纷、股东权益等,且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也就意味着,涉案法官要学习多个国家的法律条文。这中间,要克服语言的障碍,法律条文理解的歧义,以及他国适用的条例、习惯。理解之后,还要用中英双文写清楚。

  目前,国内有12个国际商事法庭,这份国字号招牌的背后,不仅对无锡是更大的机遇,还有更多走出无锡化特色的思考。“近期,最高法给全国各高级法院和地方国商法庭发函,邀请参加国际商会组织的培训。作为中院层级的法官,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与宝贵。”张浩介绍。锻炼好专业法庭的人才,也将为无锡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当前,红豆集团在柬埔寨建设了“一带一路”样板园区,两地法院正在考虑加强中柬司法协作,也为无锡其他企业出海探索法律之路。(崔欣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