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推进文化传承、文脉赓续,丰富网络国际传播内容,生动呈现南通城市文明源起的传奇故事,弘扬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南通市委网信办现面向全社会开展漫话青墩创作大赛。
1、创作背景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长江黄海东海在这里深情交汇;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6000年前,这里西北端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这是一片年轻的土地,在大陆与沙洲的多次并接中,江海平原不断拓展,东南端部分成陆只有一百年。6000多年前,古长江入海口北侧,现南通北部的海安地区开始成陆,孕育了长江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的青墩文化。青墩遗址被考古专家誉为“江苏的河姆渡”“心中的圣地”。考古发现,青墩遗址时空纵深悠长,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再到出现手工业生产者分离。面对江海波涛的夹击,风雨疾病的侵蚀,凶猛动物的袭扰,特别是食物的匮乏,青墩古人们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不断演进的组织中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与大自然抗争之中,会不会有英雄人物出现过呢?发掘的丰富文物又是派什么用场的呢……穿越悠远深邃的时空,给人们留下了无比丰富的畅想空间。
在探明的2万平方米青墩遗址,仅发掘的500平方米探方中就出土了大量文物,考古专家列数青墩文化建树的若干“第一”:中华第一斧、东方第一卦、五等分圆实例、鹿角回旋镖、炭化稻谷等。透过这些远古的文化遗存,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幕幕生动的场景:远古漫长的岁月里,青墩古人以原始粗陋的工具,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用青筋暴凸的臂膀,艰难地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巨轮,创造了江海大地辉煌的远古文明。他们萌生延续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在与大自然共生中繁衍着后代,一往无前,生生不息。勤劳、勇敢、智慧,这些历久弥新的特质,是一代代华夏儿女接续传承的生存密码。
2、参赛对象
面向全社会文学爱好者征稿
3、征稿要求
(1)创作类别。青墩文化背景虚拟小说、故事或剧本。将人物、氏族、部落、发掘文物等元素生动串联。作品可是多个小故事的汇集,也可是一个完整的长故事。
(2)作品语境。作品语境须符合既有考古界对原始社会(氏族社会)形态的基本学术定论,结合青墩文化考古的个性发现。总体上体现遥望远古时代的探秘氛围,又辅以现代传播语系的精练韵味。情节适度曲折,活泼诙谐,兼具启迪。
(3)篇幅要求。全篇约1.5-2万字。分两期完成。公开征集阶段,只需提供前5000字左右的内容。以独立小故事参选的,字数不限,但一般不考虑第1-3名。创作系列小故事的,与长故事同等参评。在征集作品中遴选出最终作者后,完成后续创作。
4、奖项设置
第1名,稿费10000元;第2名,稿费5000元;第3名,稿费3000元;第4-15名稿费1000元(稿费均为税前)。获奖者均颁发荣誉证书。获奖数量根据投稿情况适时调整。
5、入选权益
对于入选作品,主办方可以进行修改吸收,开发成相关传播产品,一般不再另付稿酬。相关稿件享有下列权益:
(1)第1名入选稿件作者继续创作的权益。
①经专家评定,如第1名稿件适合单独开发,将继续创作完成。创作完成后,再付15000元稿酬。
②如继续开发制作成书籍等公开出版物,以及视频、小电影等传播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
③如继续开发,可从其他入围作品中适当吸收相关创意。涉及被吸收稿件创意的原作者,一般不再单列署名,如出版书籍将考虑在相关版面一并列出。
(2)其他入围作者的权益。
如第1名入围作品不具单独开发的条件,拟考虑将入围作品梳理加工后,以系列小故事形式创作出版或制作成相关传播产品。如实施,所有入围作者将按故事单列署名,制作成书籍出版的将适当支付一定稿酬。
6、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止。
7、投稿方式
(1)征稿作品一律为电子投稿,投稿邮箱:ntwxbwxc@163.com。
(2)邮件主题统一为:漫话青墩创作大赛+姓名。
(3)稿件后请注明真实姓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
8、其他
(1)凡提交作品者,即视作认同本大赛规则和权益约定。提交作品应确保原创,如遇版权纠纷由作者负责。
(2)主办方提供部分参考资料(附后)。创作者可自行搜集相关公开资料作为创作参考。
(3)活动细则由南通市委网信办网络宣传处负责解释。联系电话:0513—85099023。 热忱欢迎专家学者、大中小学生、市民朋友等社会各界积极关注、踊跃投稿。
2024年5月17日
参考资料
1、相关报道:
【江海文化】系列报道 ① :江苏 “三星堆”
【江海文化】系列报道 ②: 江苏 “三星堆”:海安青墩遗址
探寻青墩遗址的光华
青墩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挖河挖出惊世国宝!南通这个遗址发现50年了
远古传来的文明律动——青墩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
【对话青墩——纪念青墩遗址发现50周年】青墩遗址保护利用的文化价值
2、相关书籍:
《青墩文化研究荟萃》《青墩文化》《青墩遗址考古资料汇编》《青墩记忆》《从青墩走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