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的30多名小学生来到甪直古镇,寻访童话大师叶圣陶先生的创作秘诀。

  创建于1933年的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是童话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的外景拍摄地,学校由此与童话结缘。在学校第12届宝葫芦童话节到来之际,葫芦娃们走进甪直,走进叶圣陶研究中心,听取了周民森老师介绍叶圣陶先生创作童话的故事。

  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地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中学时期就喜欢文学创作,18岁开始从事教育工作,23岁应邀到甪直“五高”执教。在甪直的五年间,他和同事们取得了教改实验的成功,尝到了甜津津的味道。他还创作了30篇小说,23篇童话,13篇散文,19首诗歌,还有多篇戏剧和文艺理论文章,取得了新文学创作的丰收。

  周民森先生告诉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安家到甪直后,过上了恬静的乡村生活,沉浸在“爱”的空气里,获得了无穷尽的写作源泉。他用生动的想象和细腻的描写,创作了不仅吸引住儿童,也得到成人欣赏的23篇童话作品,反映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风情,地道的中国风味。这些童话,先后发表在1922年1月7日创刊由郑振铎主编的《儿童世界》上。

  1923年11月,叶圣陶先生把这23篇童话结集为《稻草人》,由商务印书馆于出版。鲁迅先生十分赞赏叶圣陶的童话创作成果,赞赏“《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听着介绍,畅读故事,葫芦娃们不禁陷入遐想。

  孩子们还参观了叶圣陶实验小学。叶圣陶实验小学叶圣陶先生早年工作过的地方,被叶老亲切地称为他的“第二故乡”。在这里,他创办了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生生农场”,寓意先生、学生都“生生不息”。在这里,叶圣陶先生一边教书,一边从事文学创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高高挺立的银杏树、寂寞的稻草人、万盛米行……葫芦娃们找到了故事中的景物,颇为兴奋,他们在“生生农场”朗诵稻草人的故事,心灵受到熏陶。

  在童话中成长,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的葫芦娃们在童话中追寻真善美,自主成长、生动成长。(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