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区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深入开展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充分彰显海门烟草的责任与担当。零售客户老朱就是海门烟草开展助残帮扶、助力共同富裕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强不息闯出一条路

  老朱是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昌茂食品商店的店主,1992年在建筑工地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没了右臂后,一切生活都只能依靠左手,平常吃饭、穿衣、拿东西等简单的动作,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经过半年的时间,他终于学会了用左手穿衣、吃饭、写字等。飞来横祸没有将他击垮,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

  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1993年,老朱开始了创业生涯。村部将路口的两间平房以优惠的价格租赁给他开了一家食杂店,帮助他在家门口实现创业。

  “因为身体残疾,外出打工没人要,重体力活我又干不了,只能在家寻摸着做些什么小生意。”老朱一边与顾客交谈,一边娴熟地用左手扫码收款。

  “刚开始创业很难,没有经验、资金不足,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去摸索。但村民们支持我、信任我,经常来照顾我的生意。烟草公司的客户经理也时常对我进行经营指导,还帮我申请了低息银行贷款。”朴实憨厚的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吐露最多的就是对国家和社会的的感恩之情。

  由于右手残疾,老朱在上货时非常不便,海门烟草的客户经理就利用走访市场时间帮助他整理货架商品,做好卷烟陈列,还手把手教会了他使用扫码销售和智慧店铺管理系统,提高消费体验。

  “小店撑起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只要勤劳肯干,就一定能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老朱坚定地说。

  惠民服务回馈见真情

  “老朱,我来交一下上个月的电费,再给我拿包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步履蹒跚地来到店内。

  “好嘞!”老朱拿出手持终端设备为大叔刷卡缴费结算,转身又拿过一包烟递过去,“大叔,这是您要的烟!慢走啊!”

  “我店里原来只卖一些百货和副食品,比较单一。现在啊,我的小店也实现了多元化经营。我不仅是‘金融小管家’还是‘线上团长’呢!”在烟草公司客户经理的建议下,老朱开始尝试在店里开展非烟商品线上团购,并在店内专门设立了金融便民服务点,方便村民们缴纳水电费和话费。

  岸角村是南通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离昌茂食品商店一公里处有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外地人比较多,招聘求职和房屋租赁的需求也比较大。得知这一信息后,老朱又将小店变身为信息中转站,在店内设置了一块简易的信息展板,牵线搭桥提供信息,解决“用工难”、“就业难”等问题。

  “老朱是咱自家人,知根知底的。我们村房屋的租赁信息都登记在他店里,有什么需求,他第一时间就会通知我,不要太方便哦!”村民陈萍高兴地说。对登记在案的信息,老朱都会严格把关、仔细审核,方便村民就近就业、租赁放心。

  微光成炬最暖凡人心

  昌茂食品商店的东边是一条小河,老朱经常利用空余时间捡拾清理河道周边的塑料袋、饮料瓶、枯树枝等垃圾。他说:“我们村是文明创建先进村,保护环境、共建家园不光是口头上说说,还要落实到行动上。”

  “他虽然身有残疾,但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是我们全村人的榜样。”

  “老朱是个热心人,办事公道,村民们有邻里纠纷、兄弟不和,他都乐于做‘和事佬’,总能圆满解决。”村民们娓娓道来。

  “身残不可怕,最怕没志气。只要敢于吃苦,就一定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老朱激动地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党的好政策和村民们帮我度过了难关。做人要懂得感恩,现在我的生活条件好了,我也要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黄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