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既关乎发展,也关乎安全,更关乎民生。据江苏省水利厅消息,从5月1日起,江苏省自南向北进入汛期,各地加紧推进防汛工作。作为里下河地区重要的排涝通道和2024年江苏省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盐城市新洋港闸下移工程建设进展牵动民心。

  从盐城市水利局获悉,截至目前,新闸下排水涵闸已完成水下主体工程,正在施工护底、护坡,干法段河道堤防工程已完成土方开挖约392.4万方,堤防填筑约132.3万方,新洋港侧翼墙底板及墙身、消力池、护底施工已完成,闸门、卷扬式启闭机已就位,正在调试阶段。今年汛期,老闸仍将发挥防洪、排涝功能,新闸预计将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

(新洋港闸下移工程施工现场)

  新洋港老闸位于盐城市亭湖区与射阳县交界海堤上,建成于1957年,至今已运行60多年,累计排除涝水1500多亿立方米,相当于1万多个西湖的水量。多年来,随着城市防洪外排动力不断增加、新洋港闸闸身老化、闸下港道淤积等情况积累,老闸外排标准和功能已明显不足。因此,盐城于2017年初启动新洋港闸下移工程前期工作。

  盐城市水利局新洋港闸下移工程负责人介绍,在项目设计时,因新洋港闸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工程要满足自然保护区入海河口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需要,建设和管理难度都较大。盐城市水利局组织开展数百次研究论证,在完成《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不可避让生态保护红线论证》《新洋港闸下移工程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自然遗产地影响评价报告》等多项论证和报批工作后,2022年11月工程所涉保护区功能区调整获国家林草局批复,2023年3月工程用地获国务院批准,同年4月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下移工程按里下河10年一遇排涝规划设计、20年一遇排涝规划校核,最大流量1873立方米每秒,为老闸设计排涝流量的1.4倍,盐城河道最高水位可降低16厘米,将更好守护3284平方千米流域内的河湖安澜、人民安康。

  下移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总净宽192米挡潮闸1座,新建总净宽30米生态补水闸1座,拓浚新、老闸间引河及闸下港道9.7千米,新建两侧封闭海堤14.2千米,以及老闸处理和水系影响处理等工程。工程概算总投资15.39亿元,2025年将全部完工。

  项目开工以来,盐城水利局以“铸就百年精品工程”为目标,全面推行清单式管理,组织制定项目管理规定11个、项目质量管理制度26项、安全管理制度28项以及“六项机制”工作制度,全面落实管理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抓好施工方案编制、实行首件认证,明确方案落实责任人与奖惩措施,保障施工质量稳定;大力推行创新技术应用。运用二维码卡片技术记录工程质量验收和设备报验情况,全面实行土方填筑“举牌验收”制度和“上方令”制度等,严把质量与安全关。2023年9月,新洋港闸下移工程管理制度建立、清单式管理、首件认证等方面建管工作得到江苏省水利厅和淮委专家的肯定。在第三届“工匠杯”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技能竞赛活动中,被推选为现场点,接受13个设区市质监机构检验。(朱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