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扬州市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题调研首场活动——港口物流园区巡诊暨物流头部企业扬州行活动”如期举办,会议邀请国家级物流行业专家与国内头部物流企业高管赴扬州调研和座谈,为扬州物流业发展巡诊把脉、出谋划策,资源对接,构建合作发展。

  26日上午,调研组一行先后考察了扬州空港物流园、春秋航空扬州机库项目基地、江都铁路货运站、扬州港务集团,着重调研扬州港区,交流扬州三港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位。扬州港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一港三区呈“品”字分布,目前拥有各类岸线4640米、万吨级以上泊位11个,以扬州市11%的岸线资源贡献了扬州市25%的吞吐量、97%的集装箱吞吐量,是扬州打造河江海一体化流通网络的建设重点。

  在下午的“扬州港口物流发展专题暨物流头部企业座谈会”上,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孙景亮总结指出,扬州物流产业发展可概括为“四有”:第一,有产业基础,扬州去年GDP为7400亿元,工业开票达8200亿元;第二,有区位特点,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第三,有业务需求,扬州的工业偏重工业,机械装备、钢材、水泥、汽车、电线电缆、风电设备等都是大进大出;第四,有意志决心,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物流业发展,围绕物流业发展问题召开多次会议,出台关于支持公转铁、集装箱航线、大件运输物流装备等内容的多项政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同时,扬州物流产业发展也存在“四不足”:物流园区水平不高,规划和运营大多停留在传统模式;企业活力不足,百强物流企业中没有一家扬州企业;集货能力不强,扬州港口要在“十四五”期间实现“百万标箱、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的奋斗目标仍有难度;管理服务不专业,对于如何服务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缺乏思路。

  针对调研和座谈期间的所见所闻,专家和企业家们从不同维度对扬州物流产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玮建议,扬州打造依托长江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整合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进行一体化发展。同时,以科技驱动物流产业降本提质增效,创新物流模型,打造云港通系统。

  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苏杭表示,扬州可以深入研究港口物流信息化、智慧物流园区,聚焦集货、运营服务做研发,触角深入到周边200公里产业带,从跨境电商入手,基于本地的产业带实现品牌出海,打造集货中心、集货仓,集聚货代资源,解决货源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国家物流枢纽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汪鸣指出,扬州可以开展制造业增加值率、服务业转化率摸底调查,将经济产业规划、物流规划的逻辑起点下沉到供应链产业链中。港口依托物流供应链可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产业、可提高价值的产业、可扩大辐射范围的产业。找到扬州融合发展的底层逻辑,定位现代化产业体系下的辐射手段、辐射模式,进行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引进能构建供应链的人才和企业,打造枢纽工程。建设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构建通道+枢纽网络,扩大辐射范围。建议深入研究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进行扬州港口物流系统设计、枢纽辐射系统设计、通道经济设计。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周晓林指出,扬州要持续加强干线航道建设,做好做足“水运江苏”大文章。扬州物流要从产业层面、公铁水空层面进行系统谋划,借助优质平台和模式开拓跨境电商、集装箱业务。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物流工程系主任、教授张晓东提出,港口物流重点在货,要基于产业特点确定主导运输方式和产业升级路径,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辐射。扬州港三个产业区有一些结构性趋同,要加强沿江沿海港口协同。要平衡本地货源和外地货源的关系,铁路集疏运建设要加强规划设计,从供应链整合角度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而不是通过政府补贴去降价。

  江苏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院院长、东南大学教授毛海军表示,扬州物流节点、枢纽建设的方案规划需要优化,扬州目前的运输方式比较传统,要关注数字货运。他还建议政府要持之以恒,形成长期发展机制。

  “公铁水空聚扬州,区位交通数一流。自古物流集散地,支点城市起宏图。”活动最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贺登才以一首小诗表达了对活动的充分肯定和对扬州物流产业的殷切期望。

  据悉,5月12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暨扬州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题大会”将在扬州召开。后续,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物流产业促进会还将围绕扬州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开展冷链物流、粮食物流、快递及其他综合物流发展三场专题活动。(文静 报道员:郭一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