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阴市全面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支撑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发布,出台20条具体举措,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先行区、产教融合样板区、成果转化富集区,以更好支撑江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方案》聚焦构建高校学科创新能力强基工程、实施高校科研创新提升工程、实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工程、实施高端人才引用留育工程、实施高校科创生态提优工程等5项主要任务,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支持、强化考核激励等3个方面明确实施路径。

  增强高校科技创新力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方案》提出要优化高校学科布局、搭建共享开放平台等,推进江阴经济社会急需学科优先发展,聚焦新能源、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氢能储能、合成生物等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支持南理工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自主布局相关学科或学科方向。同时,支持在澄高校以优势学科、专业为基础,紧贴行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和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具有江阴特色的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到2026年,在澄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对我市重点产业覆盖率达100%,每年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以上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才引用留育方面,《方案》不仅健全高层次人才评价和奖励机制,也鼓励高校毕业生留澄发展,通过加强在澄高校与江阴市重点产业融合,搭建产业与人才直通平台,组织开展“江阴名企面对面”、直播带岗、青年人才夜市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留澄率。(郑钊 於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