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点,淮安市清江浦区府前街道工农社区幸福食堂已经飘出了阵阵饭菜香味,洋葱炒肉丝、小葱炖蛋、红烧鲫鱼等美味佳肴陆续准备,社区工作人员梳理好名单、规划好路线,将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的饭菜打包派送上门,让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等群体能够准点吃上热乎饭菜。
近年来,淮安清江浦区以创建第二批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为契机,围绕“打造高品质现代化中心城区”目标,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全区服务队伍更加专业、服务方式更加先进、医养结合更加紧密、服务成效更加明显,着力打造高品质颐养主城区。
在府前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围棋、打掼蛋、练书法,欢声笑语不断;舞蹈房内歌声悠悠,“金花舞蹈团队”每周相约在此排练节目;康复训练室里,医务人员指导老人正确使用各类专业康复器械。“咱们社区很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这里阅读、医疗、娱乐休闲等功能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也很温馨。”社区老党员陈新国说,自己每天准时来打卡,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写写字,结交到不少朋友,感到很开心。
清江浦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逐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居全覆盖,品牌化托管连锁运营30家。其中,将9个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改造提升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先后建设西大院、京南、引河、东风花园、工农5个社区助餐点,组织党员、居民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建设周陈、后左等6处农村互助睦邻点,满足农村老年人群体康养需求。全区16家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可提供1242张床位,其中护理型床位936张,占比近80%。
“杨奶奶,我们来啦,您最近身体怎么样呀?降压药有没有按时吃?”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学院青舟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周旭雯像往常一样,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团队走进清浦街道四季青敬老院,和爷爷奶奶们唠唠嗑、做家务。由于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老年群体中大都是空巢老人,长期得不到妥善照料。社区经过摸排走访、汇总老人相关情况,联合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居民骨干和大学生志愿者等群体组建“爱心服务志愿队”,采用“阵地服务+上门服务”模式,从买菜做饭、关怀慰问,到医疗陪护、康复训练等方面全部涵盖,丰富老人的“点单”需求,用实际行动诠释“孝老爱老敬老”文化内涵。
为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服务保障工作,清江浦区出台《清江浦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办法》等配套文件,制定《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具体措施,整合资源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建全“区—镇街—村居”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形成日间照料、集中养老、志愿者服务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及镇街、社区(村)、志愿者组成的多方关爱照料机制。通过签约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日照中心,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养老服务机构等各类社会力量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023年,全区有1.51万名80周岁老人接受上门服务,全年服务人数占全区老年人近20%。
清江浦区民政局副局长郭海航表示,将加快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式养老机构、家庭适老化改造、社区助餐点等基础性养老服务实施建设,以创建省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体系、提升能力、优化服务,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带给老年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