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了积极应对肿瘤疾病带来的挑战,扬州疾控部门针对五种较为高发的肿瘤开展早筛早查工作,希望通过早筛、早查、早干预,能够让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有效提高。

  肿瘤早筛早查救了他一命

  “幸亏我参加了肿瘤筛查,发现得早,你看我现在跟没事儿人一样。”最近,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68岁丁大爷,成了肿瘤筛查的义务“宣传员”,碰到村里的老伙伴们就劝他们早点参加肿瘤筛查。

  虽然现在丁大爷见人就宣传肿瘤筛查的好处,但是三年前他还是在家人和医生的多次劝导之下,才勉强参加了肿瘤筛查,没想到一下子就发现患上了直肠癌早期。

  2021年,丁大爷发挥余热在杨庙镇一家单位食堂上班,平时就喜欢喝酒、抽烟。“那一年我们镇第一次启动肿瘤筛查,丁大爷符合筛查的条件,我们就动员他到医院来接受筛查。”杨庙镇卫生院慢病科科长周阳介绍,对丁大爷进行问卷调查和初筛后,发现属于高危人群,于是立即协调上级对接医院苏北人民医院绿色就医通道,预约肠镜检查。没想到这个时候他却不愿意去检查了,“我当时真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听说肠镜检查又比较复杂,就没想去。”丁大爷坦言,医生前后几次为他预约肠镜检查他都没有去,一直拖到最后一个,他才不情愿地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很快,丁大爷的检查结果出来了,直肠上真有一个小肿瘤。这一次他紧张了,家人第二天就联系医院为其进行了手术治疗,活检的结果确诊是直肠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得早,老丁只是切掉了一小段直肠,出院后一个多月身体就恢复了。“我现在除了不干重活,其他什么问题都没有。”手术已经三年的老丁现在精神饱满,闲不住的他还在家养了不少鸭子,“要不是早点参加筛查,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是肿瘤筛查的“预警医生”

  丁大爷并不是唯一一个受惠于肿瘤筛查的人,仅2021年杨庙镇就在肿瘤筛查中发现了近10例癌症,这一切都得益于扬州疾控部门密织肿瘤“筛查网”,在肿瘤防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下足了功夫。

  “肿瘤早治疗肯定比晚治疗好,日常的预防干预重于临床诊治,这样的例子在临床实践中太多了。我们发现,不少人平时大而化之,对身体释放的疾病信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导致医生也无回天之力。这样的悲剧不能再上演了。”扬州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早期发现只是筛查的目的之一,最重要的是唤醒居民的保健意识,改变他们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从此远离肿瘤疾病。

  为了让老百姓能够了解肿瘤筛查的政策,扬州疾控部门利用宣传册、网络、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还发动了大量村医、网格员对符合条件的居民进行上门宣传动员,并且完善市-县区-社区三级癌症防治网络,做到了“预防、筛查、诊断、治疗、救助”全流程服务,实现了从筛查到治疗的闭环管理。

  “每天6点多就要赶到医院做好准备,6点半准时为居民开展筛查。”周阳介绍,为了做好全镇的筛查工作,他们专门抽调10名村医做筛查员,“为了减少居民等待的时间,十台电脑一字排开同时开展问卷调查。”由于很多村民年纪大、文化水平低,筛查员们都要一项一项进行询问登记,下午还要将检查的结果录入系统,为高危人群预约检查。“最难的就是通知高危人群参加复查,由于身体没什么症状,很多人就以上班忙、去医院太麻烦等理由推脱。遇到这样的情况,筛查员就要多次沟通,劝说他们去参加复查。”

  肿瘤早筛下沉至基层医疗机构将有利于尽早发现此类患者,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扬州市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从2012年开始扬州市就启动了肿瘤筛查下基层工作,旨在提升扬州市民的肿瘤防治意识,科普肿瘤防治知识,共同推进“健康扬州”建设。目前,基层筛查员超过100人。

  早筛早查就是最好的肿瘤“药”

  2021年,扬州市政府印发《全面推进健康扬州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指出:开展癌症防治专项行动,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据扬州市疾控中心对外发布的《扬州市2023 年肿瘤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扬州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前十名分别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胰腺癌和宫颈癌。目前,比较高发的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等五种肿瘤已经纳入扬州的肿瘤综合筛查项目当中。

  近年来,扬州市通过持续开展肿瘤防治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民防癌抗癌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1.6%。

  同时,扬州市积极研究和推广癌症筛查适宜技术,尤其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大力推进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生存状况,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50%。据介绍,基层筛查员在这方面工作中发挥了较大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扬州市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逐渐下降,恶性肿瘤过早死亡率从2016年的7.3%下降到了2023年的5.2%。(苏寒 杨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