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区聚焦打造“多元课堂”,积极寻求学习不断时、场景多样化、效能优质化的冬训模式,带给基层党员一堂堂“精彩课程”,立根固本、铸魂育人,让冬训在基层“热辣滚烫”。
“深学细悟”理论课,常学常思催人奋进
玄武区着眼于强化理论学习这一根本任务,通过采取“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方式,采取多种方式带领党员深学细悟;做好基层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玄武门街道依托“同英模劳模对话·与先辈先进对标”专题座谈会等活动平台,邀请辖区老红军、老同志为青年党员干部讲述忘我忘家忘身的感人故事、乐业专业敬业的先进事迹,引导青年党员干部在对标找差中看齐追随。孝陵卫街道将基层党员中的草根名嘴与园区单位宣讲资源相融合,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共同打造“岗哨声”理论宣讲团队,坚持以“讲”为中心,依托“讲述式”“演艺式”“情景式”等符合大众口味、适应百姓偏好的理论宣讲形式,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话语传播党的好声音,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坐得住”“听得进”“记得牢”。
“凝心铸魂”实境课,沉浸体验坚定信仰
玄武区将党员冬训的“学习要求”与“实景课堂”相融合,以“小创新”做实学习“大文章”,变“读稿宣讲”为“互动宣讲”,变“课堂灌输”为“现场参悟”。锁金村街道开启“传承抗战精神 致敬革命英雄”行走党课,上好“理论学习”实景课,探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南京抗战的历史背景、抗战过程以及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梅园新村街道打造“红梅巷语”党员冬训全域实境课堂项目,将学习阵地从小红梅拓展到辖区范围内的广场公园、楼宇窗口、街头巷尾、院落楼道等生活化场景,将“七个一”建设标准发展为“七边形”党员教育体系;选取34处人流量大、便于展示的重要点位,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设置136个理论宣传展示框,将整个街道辖区打造成为沉浸式学习的阵地;联合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在明故宫社区小广场开设“美好生活标准大讨论”街巷思政课,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理论宣讲服务。
“为民服务”实践课,实干笃行温暖人心
“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服务暖人心。玄武区以党员冬训为契机,办好为民实事,将冬训学习成果转化为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玄武湖街道樱驼花园社区引进“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打造社区“悦健康”,内外联动、资源整合,搭建了一个老年人医养健康的医联体,让老人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让“15分钟养老服务圈”勾勒出晚年幸福半径。新街口街道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春节、元宵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等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开展“党员冬训志愿行 雷锋精神慰民心”广场活动,为居民带来养生咨询、健康检查、理发、磨刀、金融、法治等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情怀,让党员冬训更有温度。红山街道选聘快递、外卖小哥成为社区治理的“兼职前哨”,通过“随手拍”方式,发现并上报飞线充电、楼道灯不亮等居民“家门口”问题,为社区治理贡献“新”力量。
党员冬训不仅是党员提质强能的理论“加油站”,更是促进基层治理的强力“助推器”。玄武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理论学习、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党员冬训延展出“新内涵”、释放出“新温度”、焕发出“新春色”,共同谱“强富美高”新玄武现代化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