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出生的王召荣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一个普通又朴素的农村老大娘,为了一句承诺,她坚持了17年,做出不平凡的事。2006年,王召荣的小叔子因肝癌去世,临终前把自己年仅2岁的女儿梦迪托付给大嫂,希望女儿能学有所成考上大学,王召荣含泪答应下来。一句诺言抵千金,身为大娘的她,视梦迪为己出,悉心抚养,直至圆梦大学。邻居常说:“梦迪跟着她大娘算是有福气。”

  “无私”大娘传承亲情美德抚养侄女17载

  2006年,料理完小叔子的后事,王召荣就把2岁的侄女梦迪接到自己家中,扮演起“母亲”的角色。从侄女学说话、走路到考上大学,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每一次报到、家长会,王召荣都不曾缺席,时刻关注着侄女的为人和学习,以身作则教导她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侄女犯错或学习成绩下降时,文化水平不高的她会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教育、引导侄女走正道,做一名积极向上、乐观善良的女孩。在物质上她也从未亏待过侄女,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侄女需求,只要是学习上需要的东西绝对不会比别的孩子少。高中阶段更是关怀备至,每周打电话给老师询问学习情况,做可口的饭菜送到学校给她改善生活。去年高考结束后,大娘又带着梦迪去市区的眼科医院做了激光手术……17年来,她的言传身教同样影响着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他们对这个妹妹从未有过怨言或不满,只有来自哥哥嫂嫂的疼爱,高三时大嫂还为她交了8000元学费。

  王召荣所做的这一切,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一颗纯粹的心和善良的品格碰上了一个不幸的家庭,而后使得不幸的人融进一个幸福的家庭,找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也正因为王召荣的善良美好改变了她侄女的一生。当侄女考上大学村民夸赞她时,她却淡淡地回道:“我们是一家人。”

  “给力”侄女回报养育恩情高考576分

  这些年来,王召荣培养出3个大学生。“我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了,二儿子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南京创业刚起步。”虽然大娘不识字,但她深知教育的重要性,看着侄女考上了大学,大娘很是骄傲。她对梦迪的期盼很简单:做一个正能量的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好好读书,好让大娘放心。”懂事的梦迪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着这善良的一家人。毕业于赣榆高级中学的梦迪,不负众望以576分的成绩考取了广州大学统计学专业。“二哥毕业于北京大学,平时我都会听他的建议。大学报考统计学专业,也是二哥建议的。”梦迪说,“我喜欢统计学的课程,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等,据我了解,这个专业的就业率也不错。”

  说起未来,梦迪想毕业后先就业。“我很感谢大娘,没有大娘就没有我的今天。大学期间我会好好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减轻大娘的负担。我还想早点经济独立,回报大娘多年的养育之恩。”

  村民“点赞”传颂孝老爱亲直呼首屈一指

  “我们村委会定期会去关心梦迪的生活情况,每次我们一去,她就害羞地看着王召荣,满眼都是笑。问梦迪过得怎么样?她说很好,过得很开心,大娘一家人都对自己特别好。”义合村会计闫家栋说。

  “我家就住他们家隔壁,每天就听梦迪‘大娘’‘大娘’地喊。小时候,除去上学,整天就像个‘小尾巴 ’跟着她大娘赶集、买菜。她大娘也事事都为梦迪想在前面,高考一结束,又是带着去给眼睛做激光手术,又是去驾校报名学车,比对亲生的还好,谁见了都要竖起大拇指。”隔壁大娘声情并茂地描述着。

  已步入大学校园的闫梦迪一边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一边勤工俭学,帮助大娘减轻经济压力,寒假放假回来,梦迪用自己平时攒下的钱偷偷给大娘买了一件羽绒服,腼腆地递给大娘并说道,“大娘,这么多年您省吃俭用供我上学,都不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现在该我孝敬您了!”大娘穿上侄女给买的新衣服,嘴上抱怨乱花钱,心里却很开心,激动地说道,“都说女儿是父母贴心小棉袄,梦迪就是我的好女儿。”

  如今,王召荣的事迹在村里广为流传,她对侄女的这份爱,跨越了血脉,诠释了无价的亲情,成为十里八村的一段佳话。(钱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