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由农村向城市转型的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一村一策,在队伍建设、增收机制、规范管理、激励保障等四个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42个村(社区)实现经营性收入5400万元,村均收入129万元,分别增长24%、22.8%。

  建强队伍提升发展能力。组建4个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邀请村(社区)高质量发展智能团专家、乡贤、企业家等现场授课指导,开展直播带货、种植技能、发展服务业等培训30余场次。积极招才引贤,吸引当地能人大户、经商成功人士等充实村(社区)干部队伍,近三年有6名优秀人才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集中轮训、村居书记讲坛、实地观摩等方式,提高村(社区)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市场化运营管理综合能力素质,为增收提供智力支撑。

  完善机制拓宽发展路径。“一村一策”制定增收方案,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寻求最佳发展路径。深化“村企结对”,实施23个合作项目。兴办实体项目,通过兴建标准厂房、成立物业公司、开设大米加工厂等实体,投资建筑企业、购买社区门面房等市场化运作,探索“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发展方式,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发展质效。2023年收入超100万元村占比20%,其中轮窑村突破1300万元。

  规范管理促进经济增收。制定《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三资”使用管理,加大集体低效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拓展使用空间,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区职能部门对村级记账业务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每季度开展村级“三资”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落实。建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抓、班子成员具体抓、村(社区)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链条,明确职责、下沉资源、落实责任。

  激励保障提高幸福指数。建立增收奖励机制,对增收部分奖励比例最高达18%;探索高收入奖励机制,对连续两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实行高收入奖励,2023年兑现增收奖励256.48万元,其中连续两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社区)高收入奖励82.26万元。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2023年42个村(社区)发放尊老金、助学金等383万元,为村民购置安康保险等68万元,为60岁老年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投入700多万元用于居住环境改善,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李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