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坚定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鲜明导向,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大力推进基层基础“睿石警务”提升工程,完善基础工作体系、建强三大基础阵地、开展七项管控攻坚,全面夯实社会治理平安根基。淮安市获评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9.2%,幸福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层级化贯通,建强主动预防阵地
走进淮安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大屏上各类治安基础信息模块化展示、预警信息实时推送,工作一目了然,指令一屏调度。早在2021年初,淮安公安探索以创新打造专业化基础管控中心为抓手,按照“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实战化职能体系建设要求,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两级实体化运作基础管控中心,并在派出所设置基础管控岗,通过整合优化硬件、软件和机制,搭建起市、县区、派出所三级贯通的专业化基础管控体系,构建全警协同参与、适应实战需求的大基础管控格局。
“市局基础管控中心好比中枢大脑,负责统筹指挥和支援赋能,县局基础管控中心就像中转站,负责上下衔接和跟踪督办,派出所基础岗则是末梢神经,负责信息采集、安全防范和便民服务。”淮安市公安局基础管控中心负责人说,三级基础管控体系的建成,进一步理顺了基础管控中心与警种部门及派出所关系,形成了上下一体、错位互补的作战生态,工作效率倍增。
同时,通过建立正面任务清单和负面减负清单,基础管控中心扎口负责数据汇聚、专业研判、任务管理、质态监管、协调联动等工作,切实减轻基层负担。2023年以来,基础管控中心累计减少下发采集任务32项,同比下降16.7%,归并过滤同类任务29项,派出所常态化基础工作任务总体减少32.8%。
数字化赋能,基层防控更精准
“这名从业人员没有及时登记报备,违反特种行业管理规定。”2月1日,淮安市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黄洪亮在使用警务终端对辖区行业单位检查时发现问题,立即责令该单位整改。这是淮安公安加速推进数字化赋能,做强基础管控的缩影。
“有了‘移动治安管理APP’,基础信息采集更全面,执法检查更规范,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黄洪亮深有感触地说,有了移动治安管理APP支撑,民警通过警务通手机就可以开展信息采集、数据核查、执法检查等工作,大大提升基础管控效能。
前端数字警务的智能应用,得益于数字化基础管控中心的高效运转。结合全省公安一号工程“苏警数智”行动,淮安公安坚持数字强警,以数字化基础管控中心升级建设为牵引,重塑管控体系、重建管控平台、重造管控流程,围绕人口管理、矛盾纠纷化解、场所行业管控等方面,整合各级公安系统22个,集成研判工具19个,通过数据比对、建模分析等方式形成13类赋能场景,统筹各项任务准入、研判、派发、反馈和支援,实现对基层基础工作赋能支撑和归口管理。
同时,深入实施矛盾纠纷化解、社区综合治理、场所行业监管、重点地区整治等“七项攻坚”,推动“睿石警务”现代化迭代升级,无缝衔接市域治理现代化发展需求。2023年以来,全市公安安全监管领域警情、事故起数同比分别下降35.9%、41.2%,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4.6%,刑事破案同比上升12.3%。
社会化动员,绘就平安治理新“枫”景
“根据平台研判,你辖区一工地短期内发生重复纠纷警情,可能引发进一步风险,请会同相关部门立即核查处置。”1月15日,淮安市公安局清江浦分局城南派出所根据工作指令,主动工作提前处置,将一起风险隐患化解在早。
依托数字化基础管控中心发展,淮安公安积极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立动态梳理、交办盯办、分类销号、协调联动等机制,及时处置化解重复警情纠纷。同时,挑选吸纳经验丰富老民警、离退休民警,下沉一线参与社区警务、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建立“警察+律师+村干部+网格员+义警”的多元调解体系,调解成功率达96.2%。2023年以来,全市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450余起。
“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能有效预警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在淮安市盱眙县盱城社区,协助社区民警开展反诈和禁毒宣传的“淮上义士”反诈志愿者小李,正向群众宣传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在当天的宣传活动中,像小李一样的“淮上义士”志愿者们,身穿印有醒目标识的衣服,吸引大量群众驻足。
近年来,淮安公安依托信息化手段,立足广泛群众基础,自主研发“淮安社会动员平台”,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及时收集群众提供线索、发布社会动员任务,建立警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淮安模式”,打造了“淮安社会动员体系”“社区110”“5G”社区警务、翔宇智慧社区警务室等一批基层治理前沿阵地,组织10万余名“淮上义士”,组建群防群治、义警队伍600余支,建立“警民微信群”和“积分管理办法”,汇聚民心民力,共建平安城市。(韩飞 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