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冬训是提升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广大党员思想理论的“加油站”。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通过以“小”见“大”的工作思路,将冬训这个“大工作”划分为多个“小内容”,在“小”“大”之间提升党员冬训实效。

  “小切口”体现“大主题”。在流均镇流动红船湖上微课堂现场,理论宣讲团的成员正在和渔民党员们唠嗑,宣讲员从新农保集体交这个话题切入,讲述人民至上的重要意义,赢得了现场渔民党员的一致认可。今年,流均镇结合镇情实际,将冬训“大主题”分为多个“小切口”,始终聚焦农村党员最关心、最关注、最感兴趣的话题,“一竿子插到底”,将群众关心的话题说清说透说明白,不跑题、不偏题。截至目前,流均镇共划分小切口宣讲主题15个,涉及共同富裕、人民至上、渔政服务、农路设施等内容,实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教学效果,让党的理论和精神真正入脑入心。

  “小故事”讲述“大道理”。“我们村原来很穷,欠债一百多万,现在倒过来,我们盈余100多万,都是冷书记有头脑。”在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百姓故事汇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冬训微课正在进行,听完微课小故事,村民们连连叫好。在党员冬训中,流均镇充分挖掘身边事、身边人,让看得见、摸得着的真真切切的人和事作为大道理的现实注脚,将高深厚重的大政策、大方针、大道理讲通、讲透、讲薄,切实增强党课的形象性、生动性,让党员有参照、感兴趣。《冷书记的暖故事》《渔民致富路上的领路人》《粮食人种“良心”》等原创故事在多场冬训宣讲中成为党员群众思想共鸣和情感共振的源泉。

  “小清新”传递“大能量”。“玩起湖船唱小调,唱唱家乡的新面貌……”在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几轮冬训通俗理论作品展演中,运用方言俚语、家乡小调的文艺理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今年冬训工作中,流均镇着眼“宣讲语言”这个重点,从传统的荡湖船词曲、淮调唱词中汲取营养,适当运用网络热词、流行术语和方言俚语,力求语言清新,为群众带来既耳熟能详又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让冬训授课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听众生活。一系列改编自淮调、杨柳青调、荡船湖等曲牌的文艺+理论说唱作品如《党的恩情永不忘》《唱唱家乡新面貌》在流均镇各处传唱。(陆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