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大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将“五长平”作为首批调研基地——“小切口”赋能“大战略”
3月10日,南通“五长平”沿江三镇跨江融合协同发展研讨会在通举办,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挂牌通州区五接镇、如皋市长江镇、通州区平潮镇三镇作为首批调研基地。这是三镇产业创新升级,“小切口”破题,赋能南通更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战略”、全力推进协同区建设的一次有力探索。
智库赋能“五长平”共建发展
“五长平”是南通沿江西片区的通州五接镇、如皋长江镇、通州平潮镇三镇的联合体简称,地处南通跨江融合最前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平潮镇位于通州区西部,交通优势显著,南通地铁1号线、西站大道高架打通了其与主城区之间的路网“经脉”,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超221亿元。“三镇聚力、智库赋能,可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通州区平潮镇党委书记张卫忠表示。
此次挂牌,将充分运用各自优势资源,探索解决乡镇经济、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复杂问题。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三镇跨江融合协同发展中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以小见大”看问题,“问诊把脉”定措施,为“五长平”未来发展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策略建议。
“要以智库力量赋能,助力沿江西片区的高质量发展。”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商学院(管理学院)院长姜朝晖表示,研究院将综合评估“五长平”的产业高地、片区开发、项目招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指标,在产创协同、园区共建、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进一步提升跨江融合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
“五长平”创新协同潜能凸显
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为何把“五长平”作为首批调研基地?“产业创新协同大势已至。”通州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瑕表示。
五接镇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年增长率达25%,总量突破270亿元,位列通州区镇街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实现“五连冠”。“通过区域创新协同,五接镇将聚力打造南通跨江融合示范高地。”开沙岛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党工委副书记、主任,通州区五接镇党委书记孙伟俊告诉记者。
“随着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五长平’三地站上了风口。”南通大学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何建华表示,“五长平”沿江西片区应当充分抓住发展机遇,通过不断改善服务于交通基础设施畅通便捷的“微环境”,吸引劳动力、资本、技术、创新等优质资源要素在片区内形成集聚。同时,要放大优势效应,将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做好“优、才、融”大文章。
“‘五长平’沿江西片区要进一步放大产业优势,加快补齐短板,通过产业的错位发展和合作共赢,共同打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样板。”姜朝晖表示。
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本”
作为首批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培育支持高校,南通大学成立了长三角现代化研究院、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重要研究平台,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了政策咨询和行业指导。
“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赋能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南通大学校长杨宇民在基地挂牌时表示,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学术阵地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积极探索建立更为开放务实的学术交流合作机制,更大力度推动长三角现代化研究基地打造成为江苏省高质量智库品牌,与南通各级政府、部门开展深度对接、推进战略合作,加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攻关,为南通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今天基地挂牌,我们要从‘五长平’的‘小切口’入手,通过智库赋能、产创融合、校地合作等机制建设,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本’。”杨宇民表示。(夏照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