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盛泽镇的永康达喷织厂有点忙碌。480台先进喷气织机正陆续搬进新厂房的2楼到4楼。

  同样一块土地上,原本2万平方米的车间和旧建筑,经过整优提升,变成了两幢总建筑面积达10.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多层厂房。此举让永康达的厂房面积扩容了5倍,也让永康达有空间引进138台全球最先进的涡流纺设备,实现从纺织到纺纱的产业链延伸。

  当前,吴江围绕“亩均、绿色、创新、能耗”论英雄价值理念,积极推动工业上楼,向“天”要地,一举打开了都市工业发展新空间。

  随着低效整优攻坚行动的持续推进,以及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举措的实施,全区上下加速推进产业更新,坚定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一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吴江路径”愈发清晰。

  建立“一套”工作机制

  举好发展“指挥棒”

  吴江从事传统产业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

  40余年来,遍布吴江的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顽强生存,逐步壮大,孕育出庞大的丝绸纺织、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成长出恒力、盛虹、亨通等标志性企业。

  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后,深耕传统产业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发展瓶颈:资金、人才、技术没有上限,但可用土地资源却已接近极限。

  是不再扩张?还是斥重金外迁?

  吴江给出了“第三个”选项——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从上至下的一套工作机制应运而生。

  2022年7月,吴江区工业提质增效推进大会召开,在苏州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三年行动,拉开了工业提质增效的序幕。

  “为保障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吴江区成立工业提质增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下设工作专班,抽调发改、工信、资规、城管等部门骨干力量实体化运作,组建综合协调组、政策法规组及攻坚推进组。”

  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套工作机制切实发挥了“指挥棒”作用,统筹协调全区工业提质增效工作的有序开展。

  依托区工业企业大数据云平台,吴江通过数据赋能为企业“精准画像”,根据工业保障线内、工业保障线外开发边界内和开发边界外三类规划要求,将全区未达到各区镇亩均税收分档要求的地块在系统上分色落图,明晰整治重点范围,形成“整优提升一张图”,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3年8月,吴江出台《关于加快产业更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根据文件精神,区工信局给予16家列入产业更新的企业暂列B类支持,并将一批入驻“工业上楼”项目的企业纳入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白名单”,按A类企业标准给予各项政策支持。

  位于盛泽镇的达飞纺织,就是16家企业之一。该公司的“工业上楼”项目自2020年启动,分4期开展,目前已完成了3期改造。

  “以前厂区都是平房,现在改造成了上下4层厂房,建筑面积从原来的2万平方米,增加到11万多平方米。”达飞纺织财务总监张军告诉记者,自启动“工业上楼”项目以来,公司产能以每年40%左右幅度增长。

  对于第四期项目,公司打算建设立体仓库,实现智能化仓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以前厂区都是平房,面积又大,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要在整个厂区来回送,物流成本很高。现在一套流程的产线,就设置在上下4层楼里,靠着两部货梯‘来回跑’,物流成本大幅缩减,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很多。”张军说。

  据悉,自启动低效工业企业整优提升三年行动以来,吴江梳理出5万亩亟待提升的工业用地,仅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已完成4.1万亩土地整优提升,清单内企业亩均税收由原来的2万元提升到了5万元。

 制定“一个”发展规划

  做对管理“运算符”

  平望莺湖工业园积极打造智合“双碳”示范园区、纺织贸易产业园、印染产业园,形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三驾马车”;七都镇吴越智能制造产业园通过成片开发、整体规划,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华丽转身成为经济发展“新高地”;汾湖创新经济产业园采用“国资注入+定向招商”模式,致力于打造科创企业发展“加速器”……

  近年来,一个又一个产业园在鲈乡大地上竞相迸发活力,掀起了提质增效的发展热潮。

  为了更好梳理规划集聚区现状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发展方向,推动产业园走差异化发展道路,2023年,区工信局牵头编制出台《吴江工业集聚区提升发展规划(2023—2035年)》。

  “我们在现有36个工业区的基础上,明确未来重点发展工业相对集聚、产业特色相对鲜明的‘22+1’的产业空间格局,高质量打造22个工业集聚区和1个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布局和工业企业集聚发展,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22+1”产业空间格局中重要一环的苏州盛泽新材料产业基地,日前,该基地22栋高标准厂房封顶。

  在未来运营计划中,苏州盛泽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将主要引进智能制造及新材料产业,致力于打造集研发、产业、园区配套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化、活力型的新型产业园。同时,通过“载体开发+园区运营”的双轮驱动,培育发展壮大一批新型企业,达成高税收、高效率、高就业的良好效益,助推盛泽产业转型和城市提质。

  苏州盛泽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负责人黎旗胜介绍,目前,项目已累计招商面积超11万平方米,签约企业22家,其中60%为新材料企业,30%为智能制造企业,其余均为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企业。

  “22+1”的产业空间格局确立后,已建成的产业园纷纷领取“任务书”,挂起“作战图”,通过自我赋能,为全区工业提质增效“谋篇布局”。

  去年以来,汾湖高新产业园(南区)、东太湖度假区镇村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项目、平望镇中鲈专精特新产业园产业基地优化整治提升项目、平望镇莺湖新材料产业园、桃源镇富乡村小微产业园五大产业园率先示范,高标准开展整优提升工作,入选了苏州市2022年度镇村工业集中区优化整治提升项目奖补名单,为全区加快产业用地更新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与此同时,区工信局按照“控总量、优存量、提质量、强增量”发展思路,对全区存量工业用地进行再梳理,围绕重点打造的“1+4+2”产业链,持续推动企业“入园进区”,致力于实现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

  “目标是到2035年,全区高标准建成一批工业集聚区,且每个工业集聚区都有各自主导发展的方向,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基础。”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动“一批”转型升级

  用足提升“工具箱”

  低效整优提升只是工业提质增效的一个方面,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震泽镇彩钢板行业的“蝶变”就是吴江推动政企协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落地场景。

  说起彩钢板行业,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

  事实确实如此。从前,震泽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走在路边都能闻到油漆味。这样一个产业,虽然从业人员多、开票销售数据高,却存在着环境污染、亩均税收较低、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格格不入。

  2020年,矛盾发展到一触即发的时候,涉及近2万人生计的震泽镇彩钢板产业何去何从急需下个定论。

  当年7月28日,震泽镇召开彩钢板产业提升暨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大会,成立了震泽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开始了全新的征程。

  在政府引导、企业牵头的模式下,全镇100多家“小散乱”彩钢板企业先后抱团,在共享厂区引进了先进的环保设备和全自动喷塑流水线等,实现了环保升级、技术升级和产能升级,打开了抱团发展、控制污染、技术提升、做大做强的工作格局。

  2022年,震泽彩钢板产业全年开票销售突破100亿元,达到了预期目标,也成功实现了产业从1.0向2.0的迭代升级,同时还提供了“淘汰产业”成功转型的创新经验模式,引来各地调研学习。

  如果说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转型之举是为了“活下去”,那么普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则是为了更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以恒力、盛虹、亨通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全力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铸就了领跑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实力与底气。以迈为股份、博众精工、英诺赛科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也在转型升级道路上昂首并进,撑起了细分领域的“一片天”,用创新和实干汇聚起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为了推动更多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向绿色制造转型,区工信局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增量,推动一批传统产业、老旧工业区“改头换面”。

  目前,吴江完成智改数转项目超4000个,建成省级示范智能工厂10家、示范智能车间192个,数量保持全省领先;累计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2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业园区1家,数量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沿着新型工业化之路,工信部门将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综合施策,加快推进全区工业提质增效,助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打造产业转型发展示范标杆,进一步筑牢城市发展新优势。”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刘弋 黄新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