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盐城东台市弶港镇持续强队伍、创品牌、守底色,建强基层堡垒、发展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做强“红帆高扬”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建强基层堡垒,让“红帆骨干”队伍“硬”起来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关键、队伍是保障。近年来,弶港镇把建强基层党组织“红帆堡垒”和培育党员干部“红帆作战队”作为党建引领的破题关键,持续激发乡村肌体活力。
“想开民宿但不知道怎么办手续,没想到村里直接帮我代办了!”弶港镇八里村村民利用自家闲置房间改造民宿经营,“自己跑真不知道方向,还好村委会全程帮忙,不光手续办全了,还要帮我介绍客源呢!”
八里村区域优势便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了解到村里想办民宿的村民不在少数,去年11月,八里村党总支书记黄云林带领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赴浙江长兴顾渚村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成立专班服务手续办理,指导民宿规范建设,积极探索“民居+民宿+民富”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乡村要振兴,“头雁”必先行。在黄云林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金时代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对所有民宿实行统一管家服务、统一布草配套、统一规范管理、统一宣传引流的“四统一”管理模式。
“跟着黄书记干,我们有信心!”目前,八里村已建成2栋10间民宿,近30户农户加入民宿改造计划,与上海相关旅行社、培训学校、社区达成合作意向。
在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中,弶港镇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外出专题学习民宿发展、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内容4次,推动10个书记领办项目落地见效。
壮大集体经济,让“红帆动能”产业“强”起来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近年来,弶港镇在“红帆高扬”党建品牌引领下,构建“支部+合作社”“品牌+项目”党建引领发展格局,村集体收入实现突破提升。
“我们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经济薄弱村,自从村里推行粮食规模化种植项目以来,今年已变成省定经济强村。”姜墩村党总支书记潘存敏兴奋地说。
姜墩村由于村集体资源匮乏,没有收入来源,村庄发展落后。村党总支多次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在市镇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根据实际选择在土地流转上做文章。成立“红福姜至”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优化规模经营、完善设施建设、加强规范管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变大田”改造,先后流转土地1150亩,合作社全年收入达268万元,推动形成“农民增收、集体增益”双方共赢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支“梁柱”助村强,姜墩村致富之路不仅仅是个例。弶港镇坚持实干争先,深挖特色资源,综合运用多种增收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滩涂湿地多,便组织9个渔业村加强管理,实现“海中挖金”;耕种面积多,便组织11个农业村加强流转经营,实现“田中刨金”;农旅资源多,便组织旅游片区村联动发展,实现“游中捞金”。2023年,全镇20个村居集体经营性收入累计达2727.5万元,村平136.4万元,继续位居东台市各镇之首。
注重环境保护,让“红帆之家”生态“好”起来
乡村振兴,最美底色是绿色。近年来,弶港镇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作为最大政绩,弶港镇、巴斗村、八里村共同入选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镇村。
着眼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弶港镇投资近1300万元,对巴斗村北侧500亩湿地实施高规格高标准的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曾经的鱼塘实现永久性退渔还湿,修复后的湿地鸥鹭翔集、万鸟齐欢,成为鱼宜生存、鸟宜驻足、人宜远观的生态修复样板。
“靠海吃海是旧俗,渔民不能免俗。”巴斗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叶勇介绍道,在退渔还湿工作中,村里成立党员“先锋队”,由“两委”成员、支部党员带头先退,以点带面形成效应,最终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为保护生态环境,弶港镇还制定海洋垃圾治理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清理,攻坚克难加强梁垛河水质治理,号召党员带头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全镇新建改造农村户厕469座,打造生态河道2条,清除梁垛河污染源点6处,完成绿化造林700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