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年,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紧扣区委打造“一示范四城市”要求,深入实施“大产业、大招商、大建设、大财税、大保障”五大攻坚行动,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有效进展,持续掀起高质量发展新浪潮。
忠诚铸魂强支点,党建引领更“出新”
深入实施机关党建“三大行动”,深化“红映江湾”党建品牌创建,做实“5+X”主题党日活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对中心工作的助推力显著增强。
加压奋进聚焦点,经济运行更“出挑”
全面开展经济运行攻坚,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全年预计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537亿元,增幅5.9%,规上工业应税销售近500亿元,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11.3%);招商局重工极地邮轮获评“中国工业大奖”(南通唯一),下水智能型FPSO和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55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限上贸易企业34家,大个体25家。
优化机制破难点,招商引资更“出众”
完善六个招商分局“赛马制”格局,实体化运行“招商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接待服务中心”,科学制定招商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激发活力。打好驻点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组合拳”。项目招引成效显著,全年共签约项目36个,总投资约290亿元。其中重特大产业项目21个:包括重大内资项目15个,50亿元项目1个、20亿及以上项目6个;重大外资项目6个,其中1亿美元项目1个、3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5个,累计到账外资1.91亿美元。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形成产业集聚的“葡萄串”效应。
聚力攻坚疏堵点,项目推进更“出彩”
重大项目高效推进,“一项目一专班”实行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一线工作法”,每个项目挂钩责任人每天到现场了解进展、推进协调。强化多部门集中会办制度,实施容缺预审、并联审批、集中会办、帮办代办“四项机制”。开展竣工投产大走访,“分类施策”督促企业履约,推动项目达产,实现快建设、早投产、多产出。全年开工超5亿元项目10个,完成竣工项目10个,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完成达产项目5个。总投资50亿元的上海电气项目在半年内完成签约、开工、首片下线,创造项目建设新速度。
多维赋能创亮点,企业服务更“出色”
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商会会员大会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组织开展“惠企政策宣讲团”政策宣讲活动,让各类惠企政策直达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服务中心效能,收集办理企业各类诉求156条,完成49家企业租赁入园。推进全员挂钩企业制度,形成“挂钩结对、每周报到、全面包办、就近服务”四项机制,发放服务企业联系卡实现企业全覆盖。常态化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7个项目享受“打包审批”便利,有效节约环评办理时间。
协同融合抓要点,创新驱动更“出拔”
组建开发区科创委专班攻坚科技招商、高企培育,全年完成科创项目认定37个、高企申报113家。坚持培育科创生态,举办“謇公湖杯”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体精密测量专场赛。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去筹转正。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牵引作用,浦东软件园海门创新基地、集微产业创新基地、东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武汉大学微电子研究院、上海交大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相继签约落户。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5家企业获评创新型中小企业,1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
升级配套谋重点,文旅融合更“出圈”
完善大园区配套,加快建设运营中小企业科创园、拓鸿产业园等载体,滨江工业邻里中心完成改造,工业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聚力核心区发展,加快謇公湖科教城建设,洲际酒店完成桩基施工,江湾渔歌项目一期开始营业。推进文体旅融合,謇公湖生态公园增设打卡点位、优化夜景亮化,开航“江湾一号”游船、园内观光车。足球小镇成功创建为江苏省首批命名、南通唯一的特色小镇,珂缔缘俱乐部挺进足协杯16强,“长江口音乐节”“謇公湖音乐嘉年华”“中乙联赛”“沪苏通謇公湖龙舟邀请赛暨体育嘉年华”、长三角地区少儿足球联赛取得良好反响。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回顾2023年,一个个数据串联起波澜壮阔的一年,一张张答卷汇聚成浓墨重彩的一页。展望2024年,迎接新挑战,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持续激发新动能,打开新局面,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加速竞跑。(顾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