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汝发、肖心月

  当社区有家庭“婚丧嫁娶”时,南京市浦口区的“浦言朴语”志愿者就会主动上门串门,利用几分钟时间,开展结婚份子钱、提倡节俭等文明风尚倡议宣讲。这种结合场景开展的生活化宣讲,在当地已经蔚然成风。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浦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范明辉说,浦口区以“阐时代强音、说朴素语言、讲百姓故事、受群众喜爱、聚浦口力量”为工作主旨,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用“浦言朴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海选”优秀宣讲员 建立稳定宣讲队伍

  “我是2014年到浦口区委党校工作,2018年加入浦言朴语宣讲团,到现在已经开展了100多场宣讲。”“浦言朴语”宣讲团副团长修楠说,通过宣讲,带动影响了身边的人,感受到了很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建设一支稳定的宣讲队伍是理论宣讲的基础。浦口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柯华龙说,为了选拔优秀的宣讲员,2018年浦口区首次自下而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海选,通过脱稿宣讲、专家评比的形式,选拔出40名政治理论强、表达能力好、能够运用群众话语进行宣讲的骨干力量。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宣讲员有思政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也有社区社工、退休党员等等。“我们走村入户,把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惑,采集‘冒热气’的生动案例,讲起来大家都爱听。”73岁的宣讲员柯传华说。

  柯华龙介绍说,浦口区在区级机关层面,设立了区级“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相关部门和街道设立分团,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有20余支宣讲分团,拥有500余名宣讲员,建立了区、街(部门)、村(社区)组织化的三级志愿者服务宣讲队伍。

  为了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浦口区建立了集体备课、集中宣讲等制度。在“浦言朴语”研学中心,记者看到,南信大、南师大的老师为宣讲员进行培训指导,学习领会最新的方针政策,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浦言朴语”宣讲员培训)

  在宣讲选题上,“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注重紧跟理论创新和文明实践步伐,选择“热乎”的选题。根据重要时间节点和社会热点,宣讲团及时策划推出了“疫情防控”“点赞中国之治”“身边小康”“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等主题宣讲。

  目前,浦口区在街道和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建立了宣讲阵地。“幸福脱口秀”“好人故事会”等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贯彻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宣讲活动)

  创新传播手段 将理论送到“社会末梢”

  浦口区“浦邑柱石”劳模宣讲团近期走进中交浦滨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宣讲活动。南京市劳模、华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袁致波用亲身经历、质朴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发生在劳模身上的精彩故事。浦口区总工会、浦口开发区总工会及中交浦滨员工40余人参加活动。

  (“浦邑柱石”劳模宣讲团宣讲)

  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到最基层的“社会末梢”,是“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的一大特色。柯华龙说,“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建立了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宣讲阵地,真正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新风。

  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网络……“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充分开展传播手段创新,利用村部、小区、广场等各类场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集中式、松散型等各种形式宣讲。

  (“四下基层”宣讲进机关)

  记者采访了解到,星甸街道选取了居民活动聚集场所,利用洛庄湿地公园设立实践所,在双山村、山西村等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贤德堂、家风家训馆等特色阵地。永宁街道打造“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室”,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在提供司法服务的同时,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理念。

  除了线下传统的宣讲方式,“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还加强宣讲的线上传播。在浦口区后浪创业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立了政策微课堂、助残政策微课堂等直播宣讲场所。“我们用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开展理论宣讲。”中心负责人宋扬说,“通过直播服务的形式,传递党的好声音和地方的民俗,群众的接受度很高。”

  同时,浦口还充分用好融媒体中心的优质资源和传播力优势,推出一系列专题栏目,用生动鲜活的案例讲好故事、解读新思想,10余个理论宣讲微视频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丰富话语方式 让党的理论“入脑入心”

  如何将高深理论转化为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贴近基层、入脑入心?这是理论宣讲面临的普遍难点。“宣讲不能作秀,要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话题,多样的形式来吸引群众主动参加,将理论政策、民生服务等内容传播到千家万户。”柯华龙说。

  宣讲员亓媛的感受是,“扎根基层,和群众做朋友,讲的话,他们才会信。”宣讲员们普遍反映,他们在宣讲时,力争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让理论宣讲好听好懂。

  以朴实“乡音”阐释时代“强音”。宣讲团的宣讲形式也多种多样。记者采访了解到,浦口教育局的“春风化雨”宣讲团,围绕“我身边的小康”这一主题,将党的理论、政策编成快板、三句半、小品等文艺表演形式;“科技宣讲团”团长郑爱东以“科普宣传周”为契机,带领科技老师借助动漫、视频等进行科普宣讲,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普宣讲”进校园)

  另外,“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在理论宣讲中,不局限于重要理论、重要会议讲话精神,还包括宣传公益、弘扬正能量、新风尚等文明新风。宣讲员栾倩说,在端午节期间,她在岔路口社区宣讲端午文化,很多居民听得津津有味。“在平时一点一滴碎片化的传播中,可以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文明风尚润物无声的内化到群众脑海中。”栾倩深有感触说。

  (“健康知识”宣讲)

  浦口区江浦街道宣传委员刘晓曦说,街道的理论宣讲队伍,通过小切口,从身边的故事讲起,宣讲群众关心的事,在潜移默化中让群众感受到党的理论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效果非常好。

  一系列创新举措,助力浦口的理论宣讲走在前列。“浦言朴语”理论宣讲团荣获江苏省基层理论宣传先进集体,10余名宣讲员获得中央省市先进称号或比赛荣誉。

  范明辉说,为了激发宣讲员的内在动力,浦口区建立了选拔评优机制,促进宣讲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目前已建立长效性的宣讲机制,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持续、常态化、长效稳定的良性循环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