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崇川法院“融和法庭”入驻中南商圈启用仪式在中南世纪城中央公园广场举行。南通中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庭长曹璐,崇川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政府办副主任、区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强,崇川区司法局副局长陈刚,崇川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陶冶及共建单位相关同志参加活动,崇川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王小燕主持。
去年以来,在南通中院的指导和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在共建部门的配合支持下,崇川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无讼三区”、网格微法庭、“法韵崇川”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等诉源治理项目,推进矛盾纠纷快速高效化解。2023年新收民商事案件13323件,同比增长9.79%,增幅低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王小燕介绍,“法韵崇川” 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依托三个专业化人民法庭、驻院调解员、28个网格微法庭以及“法官进网格”工作深度对接基层解纷体系,对接十个以上的行业性、专业性调处机制,依靠基层群众以及代表委员、民主党派、法律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调处纠纷,实现矛盾纠纷的一站式预防、调处以及快速化解,着力打造全流程诉源治理的崇川样板。商会商事调解培育培优工作获国家级表彰,价格争议、劳动争议、建设工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分别获最高法院、国家发改委、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法学会等调研肯定;诉前联调“1+2+10+N”模式获评全市“十大政法改革成果”;通过“示范诉讼+批量调解”成功调处119名小股东股权转让案件,入选全省法院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此次崇川法院着眼于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在繁华的中南商圈建立“融和法庭”,架起和百姓之间的“连心桥”,是司法为民的又一有力举措。
王强指出,“融和法庭”是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尝试,从最初在街道设立调解工作站到创建“无讼三区”,崇川法院布局早、衔接紧、理念新、手段实。作为第一家建在商圈里的“融合法庭”,有效集聚了各类资源要素,在纠纷化解、司法协同、法治宣传、诉讼服务等方面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希望法院能建优一个品牌,做实两个结合,将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结合,与网格化工作相结合,区级、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努力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崇川实践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璐强调,崇川法院中南商圈“融和法庭”的建成,是从区域的实际出发,有力整合纠纷化解、诉讼服务、基层治理三项工作,实现法治力量与基层组织双向互动和协同实践的良好开端。就如何切实开展“融和法庭”工作,她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瞄准实效,推动实质化运行;二是规范建设,促进流畅式运用;三是完善机制,确保有序性衔接。
当天,陶冶向文峰街道人民调解员及志愿律师颁发了特邀调解员聘书,与会人员参观了中南商圈“融和法庭”以及崇川法院网格巡回法庭。当天进行的宗某与李某某民间借贷纠纷调解成功,江苏中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与王某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调解成功并当场履行,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社会效果。(严晗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