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1月22日,扬州高邮市委组织部、高邮市农业农村局举行村支部书记“大比武”,来自高邮13个乡镇园区的基层村书记,围绕粮食安全、基层治理、农业产业等领域,分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金点子”“亮招子”,画好农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的“富民线路图”,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守住粮食生产“安全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一年,我们在种好粮食方面发力。”临泽镇朱堆村党总支书记郭有根介绍,在江苏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支持帮助下,朱堆村引导村民规模种植香米南粳9108、软米JD5059,建立起3个千亩优质食味稻种植基地。种植过程中,实行育秧、管理、施肥、植保、机收、加工“六统一”,施用附近大型猪场充足的天然有机沼液肥料,推广稻鸭共育等农业新技术,保证食味稻的有机性、生态性。

  “我们不仅要种出好稻,还要产出好米,拉长产业链。”郭有根说,村里投入150万元,成立明杰稻米加工专业合作社,新建38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引进日本井关农机株式会社全自动碾米设备,专业加工合作社种植的食味稻。目前,全村每年产出优质生态稻谷约4800吨,统筹加工成大米,增加种植户每亩收入,村集体年增收50多万元。同时朱堆村向周边开展农机服务,带动村集体增加服务性收入23万元,村民人均增加劳务性收入2800元。

  为拓宽大米销路,朱堆村将“直播间”架在田间地头和合作社门口,“盘粮亭”生态胚芽香米受到网友喜爱。2023年,朱堆村卖出生态胚芽香米650吨,销售额400万元。全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00.47万元。2023年总收入达到157.4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1万元。

  用活基层治理新引擎

  充分发挥基层治理效能,龙虬镇兴南村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吸引本土企业渔光互补项目,投资鱼塘970亩,增加土地流转配套设施费15万元。其中,将原由多方承包、价格低廉不一的250亩村集体土地流转给公司,每年为村集体再增收16余万元。

  “2023年兴南村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227.54万元,比上年增加62万元,增长率达37.35%。”龙虬镇兴南村党总支书记朱金满说。

  高邮城关镇凤凰村党总支书记陈长忠一直是“明星书记”。“凤凰村是江苏省文明村,飞出了‘银凤凰’,也生出了‘金凤凰蛋’。”陈长忠说,村庄辖区面积5平方公里,18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088人,物业小区6个,凤凰村不断拓宽增收渠道,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1.1万㎡,盘活党群服务中心大楼闲置面积超500㎡,2023年实现经营性收入达230.95万元,其中资产性经营收入145万元。此外,凤凰村在交通便利、规上企业集中、区位优势明显的东聂庄小区一侧征地14.65亩,建设园区配套企业标准化厂房,年租金收入可增加约220万元。

  因地制宜做优本土品牌

  菱塘乡菱塘村辖区内建有3000亩以高邮湖大闸蟹为主体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一整套的生态养殖管理体系和机制。经过十多年发展,基地已成为扬州市养殖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益高、村民收益高(每年每亩承包金近900元)的“三高”示范基地,“高邮湖”“王鲜记”“扁担姐”已成为当地品牌产品。

  2023年,菱塘村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实际选准产业,实行一村一策,由村里牵头领办集体农场,尝试“农田+”“投资+”“股份+”模式,保持集体经济风险可控,创造集体红利。菱塘村辖17个村民小组1085户共3932人,2023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19.06万元,是江苏省财务管理示范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参加此次“大比武”的基层村支部书记表示,将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结对帮扶,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实体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道路,奏响强村富民“协奏曲”和“交响乐”。(邮组宣邮农宣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