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新疆是国家战略,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常州市武进区与伊犁州尼勒克县携手十余载,围绕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等重点领域,完成“规定动作”,开展“自选动作”,奋力续写新时代“山海情”。
2023年4月,第十一批常州市武进区对口支援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工作组(以下简称“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进疆,跨越3500多公里,一个个民生项目“落地开花”、一批批产业“蓬勃发展”、一次次文化“交流融合”……援疆答卷不断丰满充实。
从“输血”走向“造血” 产业援疆厚植发展优势
近年来,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聚焦“尼勒克所需”、发挥“武进所能”,围绕尼勒克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把苏南现代产业体系“复制”到尼勒克县,以发展产业和促进就业为基础,强化合作共赢,不断加大产业援疆力度。

围绕优势产业,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系统性、精准性谋划援疆项目,带领招商团队赴乌鲁木齐市、常州市等地招商,与万帮新能源、新农发实业等公司对接洽谈,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唐布拉景区沿线,星星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已在“尼好驿站”前的广场上整齐排列;在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牵线搭桥下,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正式入驻尼勒克县伊犁特色旅游农产品研究发展中心,设立专家工作站以及特色旅游农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和品质评价中心,支持县农产品研发中心完成精酿啤酒、低氘水等方面的开发,并实施小试基地建设,拓展农业产业化链条……
2023年,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共实施21个项目,民生项目占比为90.57%;2024年、2025年计划各安排18个项目;已完工民生产业园4、5期,医疗体系建设提升工程,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等6个,有效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从“流量”走向“留量” 文化润疆突出交往交融
为解决尼勒克县医疗、教育、农业、旅游等领域人才相对匮乏的问题,2023年,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统筹推进干部人才轮换选派、培养培训、交流合作,积极邀请行业专家、技术团队进疆“传经送宝”,建立“深层次、广渠道、多方式、全覆盖”人才合作共建机制,为尼勒克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编制《2023年武进区工作组干部人才项目》,投入援疆资金420万元编制干部人才培训项目7类33个,举办干部人才培训班39期、培训干部人才2073人;实施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计划,选派11批175人专业技术人才赴对口援疆省市以及疆内其他地区跟班锻炼、交流学习;实施高层次人才项目,拨付人才经费106万余元,面向疆内外公开引进青年人才19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15人,支持专家工作室集聚本地专业人才80余人,开展讲学、集中研讨、技术帮带等活动30余场次……

筑起“暖心巢”,引得“凤凰”来。除武进人才赴疆,尼勒克县还分批次选派行政干部25人、医生10人、教师24人赴武进跟学锻炼,促进干部人才交流,提升综合素质;并赴武进开展“尼好武进”文化交流周活动,通过歌曲、舞蹈、情景剧、器乐表演等形式,向武进人民展现自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尼勒克各族群众欢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从“空白”走向“引领” 组团式援疆绘就幸福底色
医疗卫生事关民心、惠及民生,一直是武进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以尼勒克县人民医院为主阵地,辐射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县直医疗机构,开展临床服务,持续提升建设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和骨科等重点特色科室,5名武进援疆医生累计诊治门诊病人达1200余人次,住院病人达900余人次,切实提高县级医院诊疗水平。同时积极推进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近300例,并首次开展了左束支起搏、关节镜、无痛分娩等新技术新项目;先后赴各社区、小学等地区开展义诊、举行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共计开展义诊16次,健康讲座12次,累计协调后方捐助医疗设备、资金190余万元,有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重要部分,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大大提升了受援地群众的获得感。开设县级公开课教学展示4节、学科讲座7次、送教下乡5次,当地教师参加数百人次;以“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学科教研组研讨活动为平台,指导当地老师参加解题能力、教学设计、评优课、“苏伊杯”等比赛,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迅速跃升。
跨越山海,协力同行。下阶段,武进区将“建功尼勒克、共绘同心圆”确定为第十一批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的工作主线,将武进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与尼勒克的资源优势相结合,进一步拓展在教育、卫生、文化、农业农村等领域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为推动尼勒克高质量发展贡献武进力量。(江苏援伊·常州(武进)工作组 赵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