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月26日电(虞启忠)“我们是这6年来第一次回家。”1月26日是春运首日。我们在南京站4号候车厅遇到了贵州六盘水的朱先生一家。朱先生和妻子在南京一工厂做工,家里6口人都在南京居住。6年来,朱先生第一次踏上了回乡的火车。妻子不识字,朱先生背着孩子,一手拉着年事已高的母亲,一边不时地回头看看妻子。“到六盘水坐车近37个小时,一家人路上说说笑笑,就到家了。”
渐渐壮大的“探亲+旅游”队伍,为南京站春运带来了启程的喜悦,同时也为执勤的民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我是今天的车,但票错买成了29号的该怎么办?”“请问失物招领处在哪里?”“我买的这班车在哪里候车?”1月26日一大早,南京站客站执勤二队队长李魁就忙碌起来。仅仅一个上午,李魁就已经走了一万四千步,解答旅客问询不下百次,忙的时候水都顾不上喝。“今年的客流量比去年明显大了许多。”李魁告诉我们,和其他高铁站不同,南京站不仅有高铁,还有普快火车,因此需要民警24小时在岗值守,今年是他第11个春运执勤。
过年回家,少不了大包小包的行李。“春运期间比较多的警情就是物品遗失,今天就接了七八起物品遗失的警情。”李魁说,多数遗失物品的旅客都是将其遗忘在安检口、候车厅,也有少数将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遗忘在网约车上或售票窗口。
除了帮助寻回行李,还有许多特殊旅客在旅途中会遇到一些麻烦。26日上午,李魁在售票处遇到了一名拄双拐的老人。经询问得知,老人今年74岁,家住四川乐山。李魁看到老人行动不便,就主动帮助老人联系车站的158雷锋服务站,为老人开辟绿色通道。“看得出来老人不太想麻烦别人,所以我们就主动向他提供了帮助。”李魁说。李魁的热心举动,让老人倍感亲切,进站间隙,老人自豪地向李魁讲起了自己曾获得的荣誉,并展示自己获得的奖章。
据介绍,南京站建站较早,站内分区多,因此短距离台阶也相对较多。在南京站内,有两段通往一号二号候车厅和三号四号候车厅的台阶。由于没有电梯,这两段楼梯被南京站的民警们称为是“最艰难的5米”。于是,这“最艰难的5米”成为南京站民警们巡查中时常留意的地点。每次遇到扛着大包小包艰难爬楼梯的老人和妇女儿童,李魁和辅警总是会快步跑上前搭把手。李魁常说:“人都有老弱的时候,能多帮他们一点,心里也更踏实点。”说到这些,李魁露出欣慰的笑容。
尽管春运已经开始,但春节假期却还没有到来,因此在南京站内,时常可见老人带着孙辈先行一步返乡。当日,李魁在车站内发现有两位老人带着三个小孩子,大大小小拎了6件行李,于是便主动上前帮助他们拿行李。春运伊始,这种“老幼同行”的返乡旅客比较常见,遇到他们带了很多行李的,李魁和辅警们都会帮忙拿一下。
除了在车站内巡查,李魁作为当日客站执勤的民警,还需要负责处理站车交接的警情。26日上午10点左右,李魁接到了一例列车上乘警转交来的纠纷,车厢内两名旅客因为孩子座位的问题互相起了冲突。经过李魁两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随着出行旅客的增多,候车或乘车时极易因为拥挤出现焦躁情绪而引发矛盾。”李魁说。
“再过一周客流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为了更好地保障春运期间旅客出行,我们科学排布警力,增加见警率,重点岗位都安排人盯守,机动警力负责接各种警情。根据客流和天气状况,及时科学增减警力投放。一旦发现瞬间客流激增,立即增员,并立即通报车站,采取分时限流、分区候车等措施,做好引导、宣传、秩序维护工作,减少风险隐患,守护每一位旅客平安。”李魁告诉我们,春运首日,截至晚上6点半左右,南京站客流量已经达到6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