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发展新阶段,近年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以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代表履职、服务民生需求为要点,助力推动城市发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增进民生福祉。
服务发展大局 为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23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新春第一会发出了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动员令。围绕新能源之都建设,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重大事项决定权、立法权,为新能源产业扬帆远航提供了法治保障。3月,表决通过《关于加快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决定》。4月,专题审议杨红新等20名人大代表《关于加强“新能源之都”建设监督工作的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12月,审议通过《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草案)〉的议案》。
“《条例》本来是2023年的预备项目,临时调整为重点项目。这部立法规格很高,开创了我市立法工作的多个‘第一’,目的就是推出一部高质量的法规,为我市新能源之都建设工作提供法治保障。”常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许玲介绍,“同时,该《条例》是我市获得立法权以来首个提交市人代会审议的实体项目,也是我市首个组建了‘双组长’立法专班的立法项目,分别由市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
据悉,常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加快构建以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为主,科技创新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共同支撑的“1+3”法规体系,结合已经作出的加快推动新能源之都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设立“企业家日”等决定的落实,为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服务代表履职 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人大工作的发展靠代表。一年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紧紧依靠代表、真诚服务代表,不断完善代表履职服务保障体系,为代表参与监督工作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推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为进一步拓宽代表联系群众渠道,2023年9月,常州开展“人大代表接待群众月”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一线,走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开展接待,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入研究,献言献策。各代表小组结合活动,重点围绕“532”发展战略、“两湖”创新区建设、“新能源之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配套、人才政策、道路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等群众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座谈、走访、调研、督查等形式,深入剖析问题,广泛听取民意,把调研结果及群众的意见转化形成一批高质量代表意见建议、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民生实事项目建议。
据统计,当月共组织开展接待群众活动30多场次,有400多名人大代表参加,接待群众近千人,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367件,其中市级层面意见建议129件、区镇两级的意见建议146件,2024年民生实事建议55件、代表建言献策36件。
此外,为进一步落实增强监督实效,常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健全领导重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牵头督办、各专工委分工督办、代表参与督办的多层次建议督办机制,并结合人大代表专题视察、主任接待代表日、重点建议督办等活动,及时掌握议案建议办理进展和成效,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全力推动人大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
服务民生需求 办好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多年来,常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建立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买单”、人大“验单”的为民办实事全新模式。2023年初,常州已实现代表票决制街道层面全覆盖。
2019年以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连续五年被票决为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对此,从2022年起,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为该区民生实事项目——老旧小区改造“定制”了30个代表联络室,对每个项目都配备人大代表和街道议政代表,他们围绕项目实施推进,共同参与民意征集、方案论证,并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流程监督。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推出“你呼我应”2023年度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大点赞活动,点赞榜单第一名,获评2023年度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百姓口碑奖”。
1月15日,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会上通报了2023年度常州市民生实事项目“百姓口碑奖”“最佳民意奖”“优秀典型案例”。其中,景仁文化“小口袋”兜起居民“大幸福”荣获“百姓口碑奖”唯一入选名单。
景仁公园是常州首座采取“小园对标大园”方式实行标准化管理的口袋公园,既能满足北环小学的体育教学,也能满足周围百姓晚间活动的要求。常州市城管局副局长庄铭表示,景仁公园“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都由市民说了算,设计方案交给社区和市民决策,配置哪些服务功能请市民“点单”。同时在建成后,还邀请社区和居民代表一起验收,不达“民标”不予通过。(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