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常州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票决出2024年度常州市10件民生实事项目。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林表示,今年是万亿之城再出发的第一年,常州将继续以民生实事项目为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再实施一批惠民生、暖民心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奋力托举起一座有高度更有温度、有质量更有质感、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现代化常州。

  这10件民生实事项目分别为,“常有善育”工程,包括扩大优质普惠托育资源供给、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开办“爱心暑托班”等。

  “常有优学”工程,包括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培优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等。

  “常有健康”工程,包括优化市级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市域疑难危重疾病救治能力、完善急救网络体系、推动体医融合等。

  “常有颐养”工程,包括老年人健康保障、提升老年助餐水平、方便老人居家颐养等。

  “常有众扶”工程,包括提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开展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为低收入人口家庭开展慈善救助、非本地户籍遇困对象救助等。

  “常有安居”工程,包括实施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新建和改造菜市场等。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包括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深入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增加青年驿站覆盖面等。

  交通畅行工程,包括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完善城市路网、打造更优公交出行体验等。

  环境改善工程,包括推进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口袋公园、建设生态绿城、开展水质提升行动等。

  公共安全提升工程,包括提升全民自救互助能力、守护食品安全、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提升燃气安全水平等。

  据介绍,民生实事项目突出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根据群众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累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建议820条、比去年提升50%,定向收集人大代表建议55条、12345热线和信访局梳理热点民生诉求31条。突出系统联动、品牌塑造。项目内容上,对学校医院建设、停车泊位建设共享等持续推进。同时,注重与“新能源之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省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相结合,新增儿童友好学校、医院、青年驿站建设和水环境治理等新项目。推进机制上,强化纵向协同、横向联动,明确市、区两级统一使用“六个常有”的编排框架,加强“爱心暑托班”开办等项目的整合归并,形成联动效应,不断提升该市民生品牌的显示度、影响力。突出量质齐升、以质为先。在项目编排过程中,更加注重群众切身感受度,比如,适老化改造等项目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户一档一策”电子档案等项目逐步向非户籍人口拓展,整合各部门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服务相关政策并一体推进,口袋公园等工程类项目更注重“建管用”结合等,不断促进民生实事项目从“有形”到“有效”、从“高质量”向“高质感”转变。

  “10件民生实事项目是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李林表示,新的一年,常州将坚持立诺为公、践诺为民,以钉钉子精神把纸上承诺转化为现实成效,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变成老百姓天天可感的美好生活。(苏舟 徐楚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