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泰州市野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以阵地建设为抓手,以服务群众为根本,创新文明实践方式、丰富文明实践载体,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幸福歌在康养野徐奏响。

  构建三级矩阵,擦亮文明底色

  通过打造所、站、点三级实践矩阵,实现阵地立体化、服务全覆盖。精心打造实践所,构建综合平台。实践所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载体,在打造实践所的过程中,精心选址在辖区最大的安置小区内,面积达6000多㎡,拥有舞蹈房、未成年人活动室、书画室、乒乓球室等各类功能室23个。今年还重点打造了“老幼齐乐,协创幸福生活圈”政协协商文化培育示范点和“双网融合”市级示范点,推动实践所建设从“标配”成为“高配”。全力拓展实践站,延伸服务领域。将服务阵地从站内拓展到周边广场、议事亭等公共空间,通过合理布局、优化服务项目,提升服务质效。辖区内现有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可为居民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和实践活动。做强特色实践点,传承地方文化。打造唐家村史馆,让村史文化代代传;打造“欢乐童享菜园”,为周边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并将所有蔬菜义卖款捐赠扶贫“三会”,实现实践与爱心双丰收。

  激发内在动力,滋养文明之花

  以理论宣讲提升精神气,用道德典型传递正能量,通过文明实践联结百姓情,不断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向纵深发展。理论宣讲营造新氛围。组建“‘新’风‘徐’来”宣讲团,通过板凳课堂和送学上门的方式,深入企业、学校、田间地头,以“燎原式”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今年已开展理论宣讲40余次,增加农家书屋新思想专辑100余册,创作歌舞、快板、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12件,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接地气聚民心。先进典型引领新风尚。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活动,中国好人乔增富、江苏好人唐粉英,他们的感人事迹在辖区内广为流传。今年共评选“高新好人”3人,镇美德善行人物36人,文明家庭户118户,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文明风尚。先进典型促进文明建设,在近年的文明村评选中,野徐镇获评省级文明社区2个,省级绿美乡村1个,市文明社区6个。五单机制激发新活力。通过设置服务“菜单”、居民“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跟踪回访“评单”的“五单”服务机制,开办老年大学,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志愿服务大集市、公益暑托班、书法摄影展览、夜实践、温暖秋冬等主题活动120余场,尤其是今年承办的2023紫金文化艺术节泰州市群众文艺演出汇聚群众近万人次,群众反响热烈,进一步推进了文明实践活动精准化常态化便利化。

  做实民生实事,共赴文明之约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用“小服务”托起“大民生”,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开展“暖阳行动”,升级打造博爱大食堂、爱心洗衣房等,食堂日均接待老人100余人次,洗衣房为辖区独居、残疾老人提供上门收发衣物服务60余次;优化残疾人之家硬件设施,提供残疾人创业项目3个,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设直播间,直播带货残疾人针织手工鞋、农产品、手工制品、果蔬等,为优势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安装智能“幸福桩”,投资100余万元,在实践所南侧建成新能源充电站,打通消防壁垒,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消除了飞线充电的隐患,解决事关百姓生活的“急难愁盼”,答好实干争先的“为民答卷”。打造“便民服务街”,开发实践所东侧周边荒地,将分散的摊位集中整治、专人管理,统一安装净油烟装置,解决“环境脏、投诉多、食品不安全”等问题,让城市烟火气在文明中升腾,让温暖民生的夜摊经济成为夜市新路标、网红打卡点。

  去年,野徐镇荣获了全市“十佳文明实践所”荣誉称号,这既是对野徐镇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野徐镇的激励。在野徐,“最后一米”不再是距离的衡量,而是心与心的连接。下一步,该镇将继续整合资源,深挖拓展,让文明的旋律在康养的土地上流淌不息。(赵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