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港渔民夫妻徐厚军、严丛梅近3年协助警方救助了30余名赶海遇险人员。近日,他们被市、县见义勇为基金会给予表彰奖励。12月27日上午,在挂满锦旗的海边棚舍,这两名射阳海边的义务“救生员”夫妻将自己所得的见义勇为奖金捐赠给了红十字会,希望能为甘肃的灾后重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滩涂沼泽的“守护者”
地处苏北里下河重要泄洪港道射阳河入海口处的射阳港,属于淤积增长型海岸,滩涂沼泽地域宽阔,特色海产品较为丰富。海岸滩涂放开后,使得海堤之外的人纷纷前来游玩观光、下海小取。而这其中有许多人缺乏赶海常识,导致险情不断。
从小生活在海边,长大奔波在海上,已年过花甲的徐厚军夫妻俩早就摸透海上脾气、掌握滩涂状况,流水看似平静,但他们深知这潮汐之间暗藏的凶险。虽不是专业救生员,却在过去的3年里,夫妻俩协助射阳县公安局、临港派出所从滩涂上成功救出30余名赶海遇险人员,又因徐厚军排行老三,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徐三爹、徐三妈”。
搏击风浪的“真英雄”
走进徐厚军夫妇的家中,屋内陈设简单,但“奋不顾身 舍己救人”“遇险相救 恩重如山”等字样的锦旗却挂满了一整面墙,这每一面锦旗的背后,都是一个惊险的救援故事。
最让夫妻俩印象深刻的,是2021年初夏的那次救人情景。
当天上午10时许,射阳县合德镇有两个年轻父亲,带着两个小孩和几张丝网到了海边。经过徐厚军、严丛梅暂住地时,其中有个人认出严丛梅曾在自己手机店买过手机,且他手机上还存着她的号码,故而两人彼此之间亲切地打了招呼。
当时,恰逢海上退潮,两个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带着孩子,越过滩涂与潮间带之间的深沟,一路跋涉跑出了几里路,站上了土实地平的潮间带,忙着在有海水的地方拉起丝网,等待着鱼、蟹上网就擒。但是,海上潮汐退得快涨得也快,下午1时许开始涨潮,眼看着深沟水位急速上升,不及他们收网,深沟水位已漫上潮间带,他们见此吓得赶紧打电话报警。
水速很快,转眼海水已涨到孩子胸口。情急之下,那个经营手机店的年轻人,突然看到了岸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想到徐厚军两口子就住在不远处海边,忙找出电话号码打了出去。
接到电话的两人,当即出船救人,十几分钟便赶到现场,只见白浪涛涛的海水中就剩两个大人、两个孩子的头部露在水上,正惊恐不已地紧抱着先前捕鱼人在潮间带上留下的扣网毛竹。夫妻俩合力将4人拉上船,并平安送到了岸上。
上岸后孩子们说不出一句话来,吓得一直哭,徐厚军夫妇俩也跟着眼眶湿润,心里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在人没事。”
守望幸福的“航标塔”
徐厚军夫妇救起的人越来越多,“义务救生员”的工作也越做越细致。
为了让下滩涂小取的人不迷失方向,徐厚军夫妇俩特意找了一根粗壮的杆子,将门前原本5米高的五星红旗的旗杆又加长了一尺多,再拿麻绳反复缠绕了3圈,“这样也方便我们每天察看风向和风力。”
“我们还在屋后搭起一个简单的遮阳竹棚,这个位置刚好能看到整个滩涂,也可以当成我们观察水位的‘瞭望点’。”每天一有时间,夫妻俩其中一人就守着“瞭望点”,另一个人则会在堤坝上转转,看看河面,再看看岸边的人,“有时,碰到一些人打电话很激动或行为奇怪时,我们都会远远观察一阵,等人走。”这是徐厚军的经验之谈。
“徐三爹、徐三妈,你们最近身体还好嘛?最近有没有人过来赶海的呀?”射阳县派出所河闸(临港)派出所民警陈益培像往常一样巡逻至此与徐厚军夫妇交谈,并反复叮嘱徐厚军夫妇,遇到危险切记量力而行。陈益培表示:“最近天气寒冷,我们目前一方面加强巡逻,强化日常训练,另一方面加紧建设沿海防控体系,深化警种协同、部门联动、社会动员,通过‘人防+机防’,推动海岸线上的生命线编织得更加牢固。”
不图回报的“活雷锋”
“徐三爹、徐三妈!谢谢你们救了我家孩子!”日前,来自盐城市区的刘姓父子俩带着家人,拎着土鸡蛋、土鸡、水果前来致谢,话语间眼角微润。
原来,去年夏日的一天下午,这对刘姓父子到海边来玩,俩人赤脚在滩涂上跋涉东行,不觉间走出近2公里。就在这时,男孩不慎被淤泥中一个空贝壳割断了吊腿筋,顿时鲜血淋漓。徐厚军、严丛梅夫妻得知后,迅速穿上下水裤进入滩涂,到了现场后,当即背起孩子往岸边奔去。烈日当空,脚下泥泞,负重前行,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而徐厚军硬是一路坚持着将孩子背上岸,此时公安局、派出所和120也已赶来,及时给受伤孩子采取止血措施,并送往医院救治。
“遇险救人是常事,我们两口子吃海上饭大半辈子了,看到有人在海上遇险,没办法坐视不理。”婉拒了对方的礼物后,徐厚军夫妇还热心地向对方讲起了滩涂赶海的技巧,以及赶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守在这个入海口多年,朴实的徐厚军夫妇配合警方挽救了许多家庭的幸福,却从来没有拿过一分钱的报酬。只有门前加长的旗杆,简易的竹棚“瞭望点”,满墙的锦旗,默默见证着这对老夫妻,以无私的“微光”,一次次点燃熊熊的“生命之火”,书写出一篇篇动人的篇章。(王钦正 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