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第一线。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因安置造成的“人户分离”现象屡见不鲜,既给基层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便,也为办事群众带来了诸多困扰。东城街道作为金坛主城区,是城市化进程的前沿阵地,目前拥有人口近16万。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凯表示,街道把全面推进已安置居民的“人户合一”工作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党建引领,依托“网格采集+数据赋能”,进一步厘清管理权责、集约行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东城方案”。

  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下好“先手棋”

  按照“数据汇聚到位、资源整合到位、力量联动到位”的总体思路,街道启动东城“智管+”平台建设,实现社会治理数据“大起底”基础上的“人房关联”。建立“双组长”挂帅、专班化推进工作机制,印发《东城街道基层治理“三合一”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动动迁安置居民实现户籍地、居住地、党组织关系所在地“三合一”,有计划分层次加倍速落实。

  “户口转出后原有的福利将被取消?”“房子准备出售,现不打算迁户口。”在中塘社区召开的“三合一”工作座谈会上,面对居民提出的问题,社区党总支书记沈建华一一解答,并向大家讲解了落实户籍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老年居民因办理户口迁移需要前往市民中心,来回奔波不方便而不愿意迁移的顾虑,社区联合东城派出所开展“家门口好办事”,居民可携带户口本、房产证(无房产证的可凭搬迁安置协议)前往社区警务室登记,办理户口迁移相关手续。

  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双向发力,多次组织召开村(社区)书记研讨会、群众代表交流座谈会,开展在线问卷调查,聚焦居民关切,为打通堵点、消除卡点、攻克难点,“找准脉”“诊明因”“开好方”,切实变“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变“需求清单”为“满意清单”。

  强基础提效率聚合力,打好“组合拳”

  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直通站等阵地,按照“就近、就地、就便”原则,发动网格长、社区民警、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专班,通过资源下沉、服务前移、专员驻点、帮办代办方式,简化程序、规范流程,推动户籍迁移“一站式”“零距离”办理,将“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便民利民服务举措落到实处。

  华兴社区网格党支部结合“我的网格我的家”为民惠民活动,入户收集居民问题,了解其户籍情况,积极向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及“人户合一”的重要意义,引导居民尽快落实“人户合一”,累计帮助35户居民办理“人户合一”手续。

  “社区服务真的是太贴心了!”原华胜村委野田村村民嵇根庆,年老患病,腿脚不便,其妻子视力残疾,唯一的女儿离异后前往国外务工。社区党委副书记王俊主动上门帮助他们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主动对接公安户籍管理部门,构建合力推进、齐抓共管的协同机制。探索“扁平化”模式,将服务端口前移延伸,以现场办理与上门代办相结合的精准服务助推“人户合一”进入“快车道”。

  解难题抓实干安民心,弹好“协奏曲”

  针对户籍迁出后股份合作制成员的福利待遇问题及党员关怀工作,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充分征求意见及对照相关规定,编印《东城街道动迁安置居民“人户合一”工作专题会议纪要》,解决居民户籍迁出后各项权利及待遇保障,从思想上解除“后顾之忧”。

  在人户合一落实的过程中,街道全体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挂钩村(社区),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带队慰问一次新迁入困难群众及党员、组织召开一次党员“迎新”座谈会、推动开展一次新老居民结对仪式,让党员群众及时融入新社区党建活动,引导新转入党员参加党员志愿服务队,关心社区失能老人、残疾人等,既使新党员迅速融入新组织,又能充分发挥新党员的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针对新迁入居民及党员融入性的问题,严格制定迁入迁出“两本账”,进一步厘清各类特殊群体及困难党员名单,并做好人员交接,确保“工作不掉线、服务不断档”,同时推动基层党建、便民服务和网格治理等多领域融合创新,切实将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杨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