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省、市有关工作的部署要求,南京市六合区启动区“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全面客观评价区“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同步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储备,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为推动六合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五年规划时间过半,六合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进展如何?

  “十四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全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体上看,《纲要》实施进展顺利,各项主要目标任务达到预期进度,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稳步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支撑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稳步迈进。

  六合区“十四五”规划《纲要》设置了一系列指标体系,目前完成情况如何?

  《纲要》确定的4大类32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8项、预期性指标24项。指标阶段性进展基本符合预期,整体来看,呈现“四个特征”:即经济发展质效稳步提高,科技创新成效逐步显现,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六合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目前完成情况如何?

  总体来看,“十四五”以来全区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求真务实又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十四五”中期取得了不少具有六合特色的发展成果和经验。

  具体体现在: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能力加速提升。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重点高校合作共建六合科技创新港,引入落地人才和产业化项目49个;2021年六合获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产业体系不断优化,发展动能加速转换。新建(续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316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制造业创新转型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改革开放步伐坚定,发展格局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实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获评南京市“放管服”改革十佳案例;“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试验任务。城乡融合协调推进,功能配套更加宜居。每年实施城建计划和城市精细化建管项目100余项,年均投资超百亿;“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开展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成效明显”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督察激励。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金牛湖片区入选EOD开发模式国家级试点;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市2023年“十佳”低碳应用场景。民生工程扎实有效,群众福祉不断增进。竹镇镇为民服务中心创成“15分钟医保服务圈”省级示范点;区中医院荣获省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A级、排名全省第一;《茉莉家乡》获省公共文化“五星工程奖”。治理体系日臻完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构建“1+9”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合版》被评为全国2023年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十佳案例;创成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竹镇金磁获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服务省级示范点。

  六合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正面临怎样的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下半程开启之际,六合区《纲要》实施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从国内外看,逆全球化浪潮加剧,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粮食能源安全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胀压力不断攀升;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存在,经济运行中的两难、多难问题持续显现。从全市看,面对国土空间管控、环境容量约束、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持续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力、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从六合看,产业发展存在创新成效偏低、要素制约较多、链条比例不均衡等问题,开放型经济短板亟待补齐,财政收支矛盾以及房地产、金融、大型企业债务等领域风险隐患需高度重视。

  但更要看到,六合区经济增长的动能不断增强,企业预期信心加速提振,再加上抓住了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让六合区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健康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六合区“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对推进《纲要》深化实施有何对策建议?

  “十四五”后半期,全区以解决《纲要》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进一步真抓实干、奋发进取,在朝着建设“强富美高”新六合现代化的方向前行,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征程中勇当先锋,积极贡献“六合力量”。

  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应对风险挑战,持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大力实施产业强区战略,逐步构建新能源、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3+1”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聚力创新驱动,打造动能转换强劲引擎:以创新港建设为着力点,稳步推进与南航、南信大等高校合作,打造校地合作的创新样板。深入谋划和推进“501科创产业带”建设,将航空航天产业打造成为六合区产业发展“新引擎”。聚焦改革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蓬勃活力:持续推进“一部门一重点、一板块一特色”示范引领工程,加快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争取一批试点项目,不断扩大六合改革影响力。落实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拓展任务,努力构建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体系。加速城乡融合,精雕细琢提升功能品质:立足南京北部门户枢纽的区位优势,推进宁淮城际铁路、沪渝蓉高铁(北沿江高铁)建设,打造“六美庭院”示范片(带),积极推动省市特色田园乡村以及 “美丽庭院”创建。突出培优补短,共建共享增进民生福祉:放大“1+1+3”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模式效应,推进“1+9”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精网微格”工程,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陆委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