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以社区为代表的“末梢”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在基层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末梢”风险多发、诉求多元、群众获得感不强等矛盾问题?
江苏省镇江经开区自去年以来,锚定人口集聚、结构复杂、诉求多样的拆迁安置社区,试点推进“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突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带头引领作用,在网格体系、集成管理的基础上增设中心户、信息员,充实基层力量,善用激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撬动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
织密建强组织体系,引领带动“末梢疏通”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征用,拆迁集中安置社区大量涌现。与商品房社区不同,这类社区往往面积较大、居住人口众多、没有市场化的物业体系,庞大的居民数量、多元的居民诉求与基层财力、人力单薄的现状形成矛盾,随之而来的是诸如消防、安全等风险隐患难以及时发现。
丁岗镇新茂社区是镇江经开区建成时间最早、占地面积最大、服务人口最多的拆迁安置小区。镇江经开区率先在新茂社区试点推进“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基层党组织凝聚功能,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细分治理单元,党组织下沉至“末梢”。新茂社区将组织建设与网格设置相融合,在5个片区网格基础上,每个片区网格再细分为精微网格,每个精微网格覆盖100户左右居民。同时,5个片区网格分别成立5个党支部,网格内增设中心户、信息员队伍,由此构建起“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中心户(信息员)—村居民(工商户)”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保障政策要求向下有渠道落实、基层诉求向上有渠道传递。
发挥党员带头、组织动员作用,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在细分党支部的基础上,新茂社区进一步推广“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组织社区党员认岗领责、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等活动,收集群众“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需求,由下沉党员承办跟进。
同时,新茂社区还围绕5个党支部,分别设立5个集党员活动、民主议事、群众休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站,形成“5分钟党群服务圈”,动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其中,在新茂社区第四片区党支部引导下,片区内个体商户组成“爱心联盟”,该片区党支部活动阵地也建在了这些个体商户门店之间,共同把民生实事办在基层末梢。例如,新貌美容美发店每月针对独居老人、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义剪服务,小明车行每月固定1天作为“爱心义修日”,殷记面馆每月为90岁以上高龄老人、失独家庭、留守儿童等送生日寿面……
强化顶层设计,制度化推进工作。去年10月,镇江经开区出台《关于在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的意见》,成立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担任组长,各镇(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项工作组,高位统筹、全面协调推进工作开展,并将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纳入党建工作考核,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重要内容。
“我们推进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就是希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最大限度动员各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层基础保障。”镇江市政协副主席、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路月中说。
延伸治理触角,打造共建共治新模式
今年4月,新茂社区负责34楼栋的信息员在日常巡检时听到楼顶传来异响,及时向社区物业反映,工作人员赶往现场发现两台太阳能热水器已坍塌,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热水器掉落造成安全风险。“基层力量充实后,让原本难以发现的问题不再隐蔽。”新茂社区原党总支书记陶国林说。
中心户、信息员是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中联通“末梢”的重要抓手。在新茂社区,1栋楼配有1名中心户(楼栋长),每名中心户配备2至5名信息员。中心户在本楼栋的属地党员、乡贤能人、退休人员、群众积极分子中择优选出,信息员则由热心群众、“三官一律”、物管员、保洁员等志愿者组成,常态化走访联系服务对象。
试点前,新茂社区主要借助32名网格长的力量开展工作,1名网格员至少服务130多户居民。试点后,新茂社区共选配120名中心户和136名信息员,每名中心户带领1至2名信息员联系服务35户居民,极大充实了基层服务力量。
“居民不出楼门就能找到党组织,有事找得到中心户,心里觉得有依靠。”镇江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邱乔森说。
中心户、信息员队伍建立起来后,镇江经开区明确了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的工作路径,集成管理平台、精细化网格、中心户和信息员协同配合,确保联系服务直达末梢,问题矛盾、风险隐患化解在末梢。
基层信息搜集方面,在党支部书记(网格长)的组织领导下,制定中心户、信息员的五项职责清单、五类工作任务清单以及70项网格上报和吹哨事项清单,力求各类矛盾风险隐患能早发现、早协调、早处置。办理处置方面,依托全区集成管理体系和指挥平台,建立三级办理机制,推动问题风险处置及时畅通。中心户、信息员、居民均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平台上报发现的问题事项,网格上报和吹哨事项清单分为三级。三级事项由社区直接办理,二级事项主要由镇党委牵头解决,一级事项由区级部门牵头解决。
同时,新茂社区还为每名中心户、信息员统一配备“民情记录本”,建立“两必到、四必访、六必看”常态化工作机制,变“坐等群众走上门”为“主动上门找群众”,确保基层需求和问题及时反映。
“检查1次电梯,巡查1次燃气管道,检查1次消火栓,检查1次公共水管,为1005室聂爷爷读报1次,提醒单元里的居民出门关水、关电、关气……”这是新茂社区第一片区中心户马林每天在“民情记录本”中记录下的工作日常。“虽然都是微末小事,但是能被居民第一时间想起,让我有一种被需要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他说。
试点以来,新茂社区治理成效显著。截至今年10月,居民12345平台投诉同比下降23%,物业费收缴率提升31%,社会治理的效率更高;主动发现并处置工单2242件、同比提高57%,83%的事项在社区直接解决,联系服务群众的反响更好;化解风险隐患52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2957件,问题处置率100%,风险防范处置的能力更强。
“实施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是要改变政府唱独角戏的模式。我们希望通过党组织、中心户、信息员的引领带动,让更多居民自觉参与到社区治理中,营造良好社会风气。”镇江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鹏飞说。
当前,在有责任感、公益心的中心户、信息员带领下,住户纷纷把“社区事”当作“自家事”,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例如,在新茂社区负责50楼栋的中心户朱国金的感召下,各住户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尤其是今年暴雨期间,该楼栋25名居民主动参与共同处理地下车库半尺高的积水。
以有限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 保障长效治理
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持续调动以中心户、信息员为代表的群众自治积极性,保障治理长期有效?镇江经开区从评价激励、资金支持、拓宽共建渠道等方面入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基层治理创造优良环境。
制定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新茂社区探索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模式,社区党组织对照积分细则,不仅是中心户、信息员,所有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均可以根据服务时长和服务效果进行评价赋分,凭借积分存折可以在各村(社区)的积分兑换点兑换商品或服务。一年时间,已吸引1517名社区居民参与积分管理,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
除物质激励外,镇江经开区还定期组织党支部书记、所服务的群众等人员对网格、中心户、信息员进行综合评价、开展满意度调查,并在全区开展“金哨奖”“优秀中心户(楼栋长)”“示范网格”“先进网格党组织”等评选,对优秀人员在“两代表一委员”“七一表彰”等方面给予精神激励。
善用为民服务资金,充实经费支撑。自2017年起,镇江经开区每个社区每年安排为民服务资金,用于推进民生项目实施。今年以来,镇江经开区将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相关经费纳入为民服务资金使用范畴,为中心户、信息员维修设备、开展工作、组织培训、评优表彰、积分奖励等提供资金支持。
借助共建力量,拓展更优服务渠道。镇江经开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红色聚合器”作用,通过企业家座谈会、“政银企共建+”等方式,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基层治理共建。今年,镇江经开区组织35场“政银企共建+”合作下沉社区活动,金融机构党员干部自发组成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宣讲、面对面交流等服务,进一步充实基层服务力量。
不少共建单位还会为中心户、信息员贴心送上节日慰问,让他们更有干劲。今年春节前,中国电信镇江分公司为新茂社区每位中心户赠送超市购物券等节日“大礼包”;2023年新茂社区迎中秋晚会上,兴业银行联合电信公司购买若干小礼品,用于鼓励中心户继续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目前,在拆迁安置社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镇江经开区选取配套完善的居住型社区、拆迁户集聚的过渡型社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镇等一组各具特色的现实样本,在全区进一步试点推广党建引领末梢疏通工程,擦亮社会治理品牌,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提高社会治理效率。(肖心月 毛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