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市委党史办、市委网信办、市档案馆、市总工会,以及中铁大桥局相关公司联合主办,南京报业传媒集团承办,民生银行南京地区管理部等单位协办,创新融入合唱、讲述、情景剧等多种文艺元素。据了解,今年的12月29日,即将迎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5周年,此次用阅读的方式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和辉煌历史,致敬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活动伊始,一首由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学生带来的男声合唱《我为祖国守大桥》开启了活动序幕。在导读环节,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四级调研员刘跃清介绍了作品《天堑变通途——南京长江大桥纪实》,他通过大量走访及档案搜集,用纪实文学的形式,在描绘记叙中融入大量当事人口述,多角度全景式再现了当年建桥史。《我们的大桥》作者杨洪建现场分享了他当年走访建设者和设计者们的感人故事;南京市档案馆宣传教育处处长王伟介绍了《南京长江大桥档案》的由来。三位专业人士的介绍让现场观众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桥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南京长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主设计、独立建造的第一座跨长江特大型桥梁,它结构独特,富有中国特色,这么多年一直屹立江心,没有出过任何安全事故。它既是一座争气桥,又是一座安全桥。那么,大桥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呢?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张金杯总工程师娓娓道来南京长江大桥结构,让大家对南京长江大桥惊人的承载能力和稳固性有了深入了解。
此次阅读活动由武汉、南京、张家界三地联动,在诵读环节,首先由武汉大学生代表——武汉理工大学的同学们送来了来自武汉的视频祝福,他们诵读了1957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关于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的报道以及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片段;同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桥之魂”研究生团队诵读了《咱们的“争气桥”——南京长江大桥建造者访谈实录》,他们曾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他们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再现了访谈者们记忆中那段峥嵘岁月。
现场,中铁大桥局四公司、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南京市档案馆、南京市委党史办、南京日报社和南京雅美读书会相关人员为大家诵读了与南京长江大桥相关书籍、档案及报道。值得一提的是,张家界桑植县沙塔坪乡中心小学孩子们还以视频的形式朗读了小学课文《我们的大桥》。
南京长江大桥之所以这么牵动人心,因为它不仅是一座桥,它还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不仅为中国的交通和经济作出贡献,它还激励着几代中国人不断创造,不断超越自我。江苏省政协常委、省档案馆原馆长陈向阳解读南京长江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及传承价值。
中铁大桥局四公司桥史馆讲解员高雨薇现场讲述了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的感人故事。当年大桥建设者们可歌可泣的建桥故事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被人们淡忘,他们的名字一直被铭记。
在活动尾声,中铁大桥局二公司员工为大家奉上了情景剧《大江之上》,他们生动演绎了铆钉班的故事,感人的剧情把观众带入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引来了台下观众掌声连连。
据了解,“共读南京党史”阅读活动,是市委党史办结合《南京市2021—2025年党史工作规划》和南京书香城市建设部署,在今年创新推出的品牌。截至目前,市党史办紧扣党的历史上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和与南京党史有关的重要时间节点,共举办了3场阅读活动,以点带面,与社会各方联动,共同促进全民红色经典阅读,让社会大众在读书中汲取红色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走深走实。(孟幼然 沈琳 高洁 李任娟/文 戚珂嘉/图)